最早提出這句“名言”的,是英國女作家伊夫林·比阿特麗斯·霍爾。她在出版於1906年的壹本題為《伏爾泰之友》的書中引用了這句話。後來又在另壹本書《書信中的伏爾泰》中再次引用。但此後霍爾明確表示,她“綜述”了伏爾泰的思想。她的依據是“愛爾維修事件”。伏爾泰並不喜歡克洛德·阿德裏安·愛爾維修所寫的《論精神》壹書,稱之為“壹堆毫無條理的思想”;但當這位百科全書派哲學家的書出版後倍受教會和當局攻擊之時,伏爾泰又為之辯護。於是霍爾在評論這件事時寫道:“‘我不同意妳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妳說話的權利’從此便成了他的壹貫態度。”,她“錯誤”地將這句她自己的評語加上了“引號”,結果使後人以為這是轉引自伏爾泰本人的話。霍爾自己後來在1939年5月9日的壹封信中承認是她“誤”將這句話放在引號內而導致讀者誤解的。她在信中寫道:“您在我的著作《書信中的伏爾泰》中讀到的這句話,‘我不同意妳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妳說話的權利’,是我本人的話,我不應將它用引號引起來。我無意中犯下的錯誤誤導了您,使您以為這是伏爾泰的壹句話。請接受我的道歉。”霍爾的這封信後來被收入1943年出版的壹本書中。日內瓦伏爾泰博物館館長夏爾·維爾茲曾在1994年在壹次電視采訪中重提這件事,以證明伏爾泰確實從來沒有說過、寫過這句“名言”。
但在1963年出版的壹本題為《法蘭西名言錄》的書中再次提及這句話。書的作者是生活在美國的猶太翻譯家諾爾貝爾·古特曼。古特曼在書中寫道,這句話是伏爾泰在寫給壹位名叫勒·利奇的教士的信中出現的:“教士先生,我討厭您所寫的文字,但我不惜獻出生命,也要使您能夠繼續寫文章。”問題是,盡管這封信確實在歷史上實有其事,但在伏爾泰的原信中卻並沒有這樣壹句話,甚至連這樣的意思也沒有。
法國最近之所以出現對伏爾泰的質疑,是因為這句“名言”近來成為法國許多極右言論、特別是排外、仇外、種族主義等言論的擋箭牌。壹些過去不能說的話,今天卻在這句“名言”的掩飾下紛紛出籠,沖擊並影響著法國社會向極右方向急轉。如著名電視記者艾利克·齊姆爾最近就公開表示壹個企業主“有權”讓職業介紹所不要推薦黑人和阿拉伯人。好幾家RQ組織聯名起訴齊姆爾“種族歧視”。齊姆爾的“粉絲”們正是以伏爾泰的這句“名言”來為其辯護。巴黎極右翼國民陣線新任主席瑪麗娜·勒龐(前主席讓—瑪麗·勒龐的女兒)就是在這種思潮的簇擁下,在民意測驗中得分節節高升,甚至大大超越現任總統薩科齊……正是這股思潮引起的政治動向,導致法國對“絕對言論自由”的反思甚至“反動”,並連帶出現對伏爾泰這句“名言”起源的追究、質疑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