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從古代到近代生產力的發展來看,我國人民穿衣是開放還是保守?

從古代到近代生產力的發展來看,我國人民穿衣是開放還是保守?

想起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漏洞之壹,就是孟範結婚竟是因為孟在救範的時候漏出手脖子被看見,於是嫁給了他。這種迂腐的行為絕對早不過漢朝獨尊儒術之時,甚至更有可能是宋以後,根本不是先秦民風。

很迷的壹點是,為啥那麽多?明立領?旗裝領?不分、?版型?形制?不分以及根本不知道漢服圈的?山寨?是定義復雜色彩、圖案設計而不是作為公***知識的部分版型和所有形制的人也在下面宣揚漢服形制、仿古無意義化。

越遠古越保守,這是錯誤的。明代清代恐怕是中國封建時代最禁錮人思想和肉身的時代吧。壹個老百姓是不允許隨意遠行的,除非有官府公文。而元宋以前老百姓是可以自由通商的。明清的時候妳還聽說過?絲綢之路?嗎?

小時候在農村,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國家經濟還不好,很多農村下地幹活的女性都是壹個汗衫加七分褲,不穿內衣,那時候經濟不好的地方也沒有內衣可以買,去城裏買內衣也是有錢家庭才能辦到的。夏天幹了壹天農活,回到家也沒有空調,熱啊,家門口乘涼穿的自然也少。現在農村家家有空調,已經沒有人種地了,大家穿衣的選擇標準也不是照著咋樣幹活方便,就是啥好看穿啥,長的短的,款式明顯多了。

我生在八十年代末,見到過我姥姥冬天穿斜襟盤扣的棉襖,也見過她夏天上身只單穿著寬大的白色棉汗衫,夏天熱,穿這種汗衫幹活方便,吸汗又涼快,那個時候中國的農村生產力還落後著呢,吃飽穿暖是第壹,我們老家那裏在平原,當時已經逐漸有了村辦企業,不算是特別窮苦的那種農村(距離省會城市四十公裏),但農村女性依舊是把考慮幹活方便第壹,遮羞放其次。之後到了大轉折得時候,95年經濟突飛猛進衣服款式越來越豐富,很明顯就是有了空調且不再下地幹活(企業越來越多,村民都是廠裏上班,下地的少了)以後,穿得看起來?保守?了,穿長裙的就多了,她們不再擔心長裙不實用下地幹活不方便了。

很多人其實想象不到也體會不到這種變化,這不是單壹現象,這是那個時候國家的普遍現象,大多數人可能都不知道九零年之前大多數國人的生活是什麽面貌,只能看到周圍的圈子,更何談去了解古代普通底層百姓的生存環境和生活面貌。衣服會透光不代表衣服本身就不是多層經緯。

因為壹般的布料是透水走光,工人走光是因為衣服被汗濕了發生了透光,凸點是因為貼身和料子薄。大部分單衣在沾濕以後都會這樣,這個明顯不可以用來作為評判它制作工藝的標準。在不同的節氣場合,穿衣都是不同的。工人在工廠穿便裝,那麽他在其他場合就不會穿正裝嗎?明代衣料商的衣料大部分都是從農村采辦,農民是很明顯有制作不同種類衣料的技術的,這壹點在老農村也很明顯。現在的非遺技術傳人也有不少就是在農村,他們既然完全能制作老爺的衣服,那麽限制他們能不能穿老爺衣服的只有財力和身份等級了(禁制)。

再回到形制問題,什麽決定了形制,現實需要決定了形制,衣服是社會的副產品,換句話說當妳在討論形制的時候我就是默認妳已經承認以上的事實(也就是我評論這段話的內容),然後才有我們說的服裝的社會文化問題。基於這個認識我們去看原始人的衣服就是服務於生產生活需要,我們去看商周也有很多的短裝,在這個基礎上又發展出貴族的服裝。平民的衣服從來就在討論之列。只是大部分沒人關註或者不懂裝懂。衣服是基於實用性發展的,所以以前平民的衣服是完全有可能變成現在人的常禮服,比如西裝原型以前就是城市平民的便裝,後來禮服化。現在的唐裝是在以前勞動人民的短衫上發展的,而以前的圓領袍現在變成戲服,這種事情在歷朝歷代都在發生。

所以我們在講衣服必須理解衣服不是人,人可以分成固定的階級對立,衣服不能。除了特殊工種之外,從來沒有壹種自古以來只有平民穿的衣服和富人穿的衣服,?專屬於x人的衣服?通常只會在壹時壹地存在。而在衣服不搭配起來之前,忽略掉上面的紋飾和材料,只看衣服的樣式(形制),還是不能給它下定論的。便裝會透還是不等於開放或者不在意的,開放是設計上為了開放,不管背心汗衫它正常情況或者壹般是不會透。而開放是為了顯身材或者其他目的,這也是為什麽印度婦女會覺得緊身牛仔褲很開放,但是印度傳統服裝不算開放的原因。因為誰都知道這種是有場合的,而不是不管場合都是這種情況。歷史是活生生的多元體。

把壹攬子朝代打包過來,綁架史料和古代人,去證明壹個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這是我看到過的對?漢服?最本質最鮮明的判定。希望更多的歷史專業人士能出來正本清源,抨擊這種褻瀆歷史歪曲文化的產業,給沈默的大多數以理論上的支持。漢服產業為了擴大利益已經跳出服飾本身從民族史觀上面顛覆了,小孩子已經認為這玩意就是歷史產物了。歷史界是時候要改掉對?漢服?壹貫的不屑糾正和沈默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