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春夏,日本法西斯已處於四面楚歌、日暮途窮的絕境。德國敗降後,盟軍的作戰重心迅即東移,全力對付日本法西斯。在太平洋戰場,盟軍已攻占馬裏亞納群島和菲律賓群島的萊特島,從馬裏亞納起飛的美國戰略轟炸機及艦載機加強了對日本本土的沿海地區重要城市和目標的轟炸。4月1日,美軍在沖繩島登陸,6月底攻克全島,戰爭已迫近日本本土。英、美軍隊和中國遠征軍在緬甸也發起了反攻。在中國戰場,中國***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縱隊等抗日武裝,正日益擴大局部反攻作戰,迫使在華日軍只能龜縮在大中城市等點線上。東南亞各國人民的抗日武裝鬥爭此起彼伏,進入高潮,日本帝國的“大東亞***榮圈”已陷入崩潰之中。蘇聯政府在德國法西斯投降後,加速對日作戰的準備,大規模地增兵蘇聯遠東地區,在兵力兵器方面形成了對日本關東軍的極大優勢。日本法西斯的滅亡已經指日可待。
1945年8月9日,美國在日本的長崎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