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布爾雅那地區已知最早的居民點,是在青銅時代建於水上的木屋。公元15年,羅馬帝國在此建立艾摩那殖民地(Colonia Iulia Aemona)。452年,艾摩那被阿提拉率領的匈族洗劫並摧毀。6世紀時斯拉夫民族的壹支斯洛文尼亞人抵達此地。
關於盧布爾雅那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到1144年(德語Laibach)和1146年(拉丁語Luwigana)。 這個居民點在1220年獲得城市特權,1335年歸屬於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之下,直到1918年。這壹時期,盧布爾雅那是卡尼奧拉公國的首府。1461年,盧布爾雅那成為教區中心。在中世紀晚期,發展成為壹個斯洛文尼亞的文化中心。
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被拿破侖戰爭所短暫打斷,從1809年到1813年,盧布爾雅那成為法國伊利裏亞省的省會。從1816年到1849年,盧布爾雅那是伊利裏亞王國的首府,奧地利帝國的行政單位之壹。1821年,該市舉辦了萊巴赫國會。1849年,盧布爾雅那開通了到維也納的第壹條鐵路;1857年,鐵路通的裏雅斯特。在19世紀下半葉,在最初與克拉根福的競爭之後,盧布爾雅那形成無可爭議的斯洛文尼亞文化中心。
1895年4月14日20時17分,復活節期間,壹場地震破壞了該市的很大壹部分。這次地震的震級為6.1級,甚至遠達佛羅倫薩、維也納和斯普利特都有震感。當時,盧布爾雅那大約有 31,000 人口,1,400 幢建築物。大約10%的建築物遭到摧毀或大規模損壞,後來經過翻建或改變。盡管死傷人數不多,但是地震嚴重損壞了Vodnik 廣場老修道院,其中包含教區女子學院和圖書館,因此這座建築物被迫完全拆毀,後來在此開設了盧布爾雅那的戶外中央市場。這次地震使得該市大為擴展,並且相當普遍地改變為新藝術運動建築,與保存下來的早期的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壹同存在。The Mladika 例如,今天斯洛文尼亞外交部的所在地,而其他許多建築追溯到緊接著地震之後的時期。重建計劃由市長Ivan Hribar執行,賦予盧布爾雅那現代的新形象。
隨著1918年奧匈帝國的崩潰,盧布爾雅那成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內斯洛文尼亞的非正式首都,1929年,成為南斯拉夫王國 Drava Banovina的正式省會。
1941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到該市,盧布爾雅那被意大利占領,改設盧布爾雅那省。該市成為地下反法西斯抵抗運動的主要中心之壹,1942年2月23日,意大利占領當局用30 公裏長的鐵絲網將其完全包圍起來。在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之後,納粹德國取代了意大利人占領該市。 該市被德國人和他們的斯洛文尼亞合作者統治,直到1945年5月斯洛文尼亞遊擊隊解放該市。戰後,為紀念此事,已經按照戰爭進程修建了紀念與戰友情誼小徑(Pot spominov in tovari?tva, acronym PST)。
1955年,南斯拉夫總統約瑟普·布羅茲·鐵托授予盧布爾雅那市“英雄城市”的稱號,因為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顯示出來的英雄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盧布爾雅那成為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亞社會主義***和國的首府。1991年十日戰爭後,南斯拉夫人民軍撤出,斯洛文尼亞取得獨立,仍以該市為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