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地”VS“銅斑蛇” 美俄制造哪家更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近半個世紀裏,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高技術武器領域展開了激烈競爭,由此而產生了壹些性能和使用都近似的武器裝備,形成了壹對對“冤家對頭”。“銅斑蛇”和“紅土地”制導炮彈之間的角逐,就展現了這場競爭的壹個側面。
“銅斑蛇”——來自美國的挑戰
70年代初,美國壹家頗具影響的軍事刊物披露,為了對付蘇聯和華約集團咄咄逼人的坦克優勢,美國正在進行壹項秘密的研究工作,意圖是用普通火炮發射壹種裝有制導裝置的炮彈。如果此項研究獲得成功,它將使現有的野戰火炮顯著提高射擊精度,從而極大地提高常規炮兵對遠距離裝甲目標作戰的能力。
兩年後,五角大樓正式宣布,美國正在研究用155毫米榴彈炮發射壹種激光半主動制導炮彈。正象美國人喜歡用“響尾蛇”、“眼鏡蛇”等毒蛇名稱來命名新式武器壹樣,這種新式炮彈被稱作“銅斑蛇”(Copperhead)。
1980年,“銅斑蛇”炮彈經過大量試驗後正式定型生產,並於1981年開始服役,裝備美軍第82空降師、第101空中突擊師、第24步兵師、第8集團軍以及駐歐洲美軍炮兵部隊。在此期間,各種軍事媒介也紛紛披露了“銅斑蛇”的試驗情況:在日本北海道進行的壹次試驗中,美軍發射的23發“銅斑蛇”炮彈有21發直接命中目標;在韓國首爾北部的奈特瑪麗靶場進行的試驗中,美軍用“銅斑蛇”炮彈向設置在不同距離的活動目標和固定目標射擊,結果10發彈全部命中目標。
美軍野戰炮兵司令稱贊,用“銅斑蛇”末制導炮彈攻擊各種裝甲目標將使野戰炮兵從此擁有前所未有的作戰使用的靈活性和射擊命中率。“它使炮兵在具有革命性的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壹步”,“今後10年中,隨著壹系列先進的精確制導炮彈的裝備,野戰炮兵將經歷壹場重大革命,它的意義將遠遠超過從滑膛炮向線膛炮時代的轉變。”
“銅斑蛇”的問世引起許多西方國家的強烈反響。有的國家邀請美國制造公司進行射擊表演;有的制訂了研究發展計劃,準備生產和裝備本國設計的制導炮彈。蘇聯的《軍事通報》也以介紹外軍發展動向的方式,報道了“銅斑蛇”炮彈的先進性能,並且聲稱大量采用射擊精度可以提高幾十倍的制導炮彈,將給軍事帶來巨大變革。看到蘇聯軍事界對於“銅斑蛇”壹類制導炮彈,同樣懷有巨大的興趣,於是西方情報官員估計,蘇聯很可能也在秘密進行類似的研究。然而實際情況究竟如何,當時人們壹無所知。
“紅土地”——不甘落後的對手
進入90年代,國際局勢激烈動蕩,被西方視為“北極熊”的蘇聯解體,新誕生的獨聯體面臨重重困難。為了獲取外匯,俄羅斯把以前列為絕密等級的壹些武器裝備,比如“紅色愛國者”S-300防空導彈,克格勃使用的無聲手槍等等,統統推向國際軍火市場。西方軍事專家和記者們這時捕捉到壹些相關的軍事秘密。
原來,此前蘇聯在激光領域的研究水平與美國不相上下。早在60年代初,蘇聯科學家就已在激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而獲得諾貝爾獎,而且蘇聯也是最早將激光研究應用於軍事領域的國家之壹。但由於種種原因,激光制導炮彈的研究時斷時續。直到80年代中期,激光制導炮彈才正式定型生產,裝備到炮兵旅和炮兵團。其正式型號為9K25型激光半主動末制導炮彈,俄羅斯稱為“紅土地”。
“紅土地”制導炮彈口徑152毫米,全長1 300毫米,重50千克,戰鬥部重20.5千克。彈丸前端裝有導引頭、時間裝定程控裝置和舵機。導引頭的位標器采用8個象限管,可快速探測和跟蹤由激光器照射目標後反射回來的激光信號。計算裝置快速計算出控制信號,通過舵機控制彈丸飛行方向,使它始終沿著正確的彈道飛向目標,直到最終將其徹底摧毀。舵機艙底部裝有激光編碼調制開關。根據不同的激光編碼,可以區分和導引不同的炮彈攻擊不同的目標。
炮彈的中部為殺傷爆破式戰鬥部,裝有近7千克烈性炸藥,引爆以後可以摧毀各種防禦工事和裝甲目標,並能利用破片殺傷有生力量。為了增大射程,彈上還裝有壹個增程發動機,由4個小型燃燒室和1個噴管組成。攻擊近距離目標時,壹般不需要使用增程發動機;攻擊遠距離目標時,只要取下噴管壹端的屏蔽帽,彈丸飛行壹定距離後自動點燃火箭發動機,加快飛行速度,從而使最大射程達到20千米。
戰鬥使用時,設置在前方地域的炮兵觀察員不斷進行目標搜索。發現目標後用激光目標指示/測距機測定距離。測距機的最大測試距離為5 000米。觀察員將有關目標的方位、距離數據報告指揮所。指揮官將射擊諸元通報火炮發射陣地。炮手裝定諸元後即可象操作普通火炮壹樣瞄準和射擊。發射後,彈丸飛出炮口約20米距離,尾部的4片穩定翼自動展開。彈丸借助尾翼低速旋轉繼續平穩地向前飛行。
當炮彈飛到彈道頂點時,控制舵內的慣性陀螺開始發出控制信號,操縱舵面調整彈丸的飛行姿態。當彈丸飛到距離目標大約3 000米時,觀察員用激光器發射編碼激光照射目標。彈上的導引頭搜索並接收到目標反射的激光信號以後,立刻對目標進行跟蹤和鎖定,彈丸沿著激光束快速飛向目標,引爆戰鬥部將其摧毀。
比如美國的“海爾法”,最大射程已達8千米;當時正在研究的增程型“海爾法”,可望增大到25千米。這樣壹來,“銅斑蛇”的遠距離反裝甲作戰效能就不那麽突出了。
俄羅斯的“紅土地”,則采用了火箭增程,使其最大射程增至20千米。這就顯著增大了火力範圍,提高了戰術使用的靈活性。
殺傷 “銅斑蛇”采用聚能裝藥破甲戰鬥部,主要用來攻擊坦克的頂部裝甲,而野戰炮兵在戰場上面對的是各種不同類型的目標。因此在海戰戰爭中,美軍用“銅斑蛇”炮彈攻擊伊拉克的觀察所、了望塔時,還要使用反裝甲/反步兵子母彈以增強襲擊效果。
“紅土地”采用的是殺傷爆破戰鬥部,不但可以攻擊裝甲目標,而且還可以摧毀塹壕、碉堡、橋梁、武器發射陣地等各種不同類型的目標,並用大量破片殺傷有生力量,從而擴大了其作戰使用範圍。
制導 “紅土地”使用了8個象限管和較先進的光學系統,因此有2個不同大小的探測接收視場。彈丸飛行接近目標區時,先用大視場進行大範圍目標搜索,以提高發現目標的概率。探測到目標信號後,改用小視場進行目標跟蹤和鎖定,直到最後將其徹底摧毀,因此可以提高命中精度和毀殲概率。
通用 “紅土地”炮彈還有較好的通用性,既可用2S19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或2A65式152毫米加榴炮(又稱M1986式152毫米加榴炮)發射,又可用50年代生產的D-20式152毫米加榴炮發射。D-20炮雖已在俄軍中淘汰,但越南、印度等國仍在使用,配備“紅土地”炮彈可進壹步發揮這些舊炮的效用。
考慮到西方國家廣泛裝備的是155毫米口徑火炮,而且這些火炮大量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因此俄羅斯後來還對“紅土地”進行了改進,口徑變為155毫米。它的這些特點在軍火市場上具有壹定的競爭能力。
炮射導彈和制導炮彈的異同
看到這裏,讀者壹定會問,本文提到的制導炮彈和其它文章中介紹過的炮射導彈到底有什麽異同呢?其實,炮射導彈和制導炮彈,都是在精確制導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彈藥,都屬於精確制導彈藥,但兩者有著不同的發展背景和技術特點。
從廣義上說,凡是用火炮作為發射裝置發射的導彈,都可以叫炮射導彈。但在實際中,我們所說的炮射導彈,壹般都專指用坦克炮發射的反坦克導彈。制導炮彈所涉及的範圍要廣得多,凡是用榴彈炮、加農炮、迫擊炮、火箭炮等各種火炮發射的裝有某種制導裝置的炮彈,都可叫制導炮彈。從下表中,我們可以更清楚地區分、比較兩者。
激光半主動末制導炮彈雖然顯著提高了常規火炮的射擊精度,但是它在使用時需由前沿觀察員用激光器照射目標,並要與指揮所、火炮陣地保持密切聯系,壹旦受到敵人幹擾便無法發揮效用。為此,人們正在研究不需要激光照射的全自主式制導炮彈,它通過毫米波導引頭或其它先進制導技術,自動搜索和跟蹤目標。這種“智能”型炮彈將為未來炮兵展示更新的燦爛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