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龍門山地震斷裂構造的滑坡分布

龍門山地震斷裂構造的滑坡分布

根據遙感影像解譯和現場調查,地震誘發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災害達15000多處,其中,發生密度最大的地區主要在汶川、什邡、綿竹、安縣、北川和青川等地。並且,主要沿主中央斷裂帶和後山斷裂帶展布,從面密度上統計,沿龍門山主中央斷裂帶汶川映秀—安縣高川—北川陳家壩—平武南壩壹線,滑坡面密度大於50%以上,最大可達70%(圖4-5)。龍門山構造帶是由壹系列北東向展布的、左行雁列的緊密褶皺和3條主幹大斷裂及次級斷裂系組成,自東向西是龍門山前主邊界斷裂帶、主中央斷裂帶和後龍門山大斷裂構成的復雜褶皺沖斷帶,發育典型的推覆構造系統。

壹、龍門山前主邊界斷裂

龍門山前主邊界大斷裂總長約400km,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山地的大地形單元的分劃性界線,其西側峰巒疊嶂,東側地形平緩開闊,在地貌景觀上或在衛星影像上第四紀沖積層上的前緣逆沖斷裂表現得特別清晰。前山斷裂帶地勢相對較緩,特別是斷層下盤(東側),滑坡規模及滑動距離相對輕小,但由於地處人口相對密集且經濟較為發達的四川盆地邊緣,造成嚴重災害,特別是,由於山體被地震強烈震動,不穩定斜坡較為發育,對災後原地重建構成了極大威脅。例如,發生在綿竹漢旺東方汽輪機廠的滑坡,總體積達470×104m3,地震造成後山滑坡變形強烈,滑坡體上的水泥路面斷裂破壞嚴重,其滑坡前緣不僅直接威脅著整個廠區,而且對承擔全廠重要任務的四分廠造成了極大威脅,致使重要廠房易地重建;江油含增鎮也多處發生小型滑坡、崩塌,對道路及民舍造成了嚴重危害。在2008年9月24日,特大暴雨造成含增鎮震後的山體多處出現滑坡,通往青合村、金光村的10km的村社道路幾乎全部損毀,泥石流和巨石堵住了交通要道,青合村、金光村成了孤島,災後重建建材無法運輸,直接影響了災區農房重建的進度。

圖4-5 汶川地震極重災縣地質災害分布密度圖Fig.4-5 Density map showing the landslide distribution

二、龍門山主中央大斷裂

龍門山主中央大斷裂是揚子地臺和西部高原多島弧盆系構造區的分界線,斷裂帶斜貫整個龍門山。在龍門山中段稱映秀-白水河-北川斷裂,南西段包括了鹽井、石龍沖斷裂,北東段稱南壩-廣元水磨斷裂,切入陜西境內與勉縣-陽平關斷裂相交,總體呈北東向延展達400km以上。由於斷裂帶長期以來強烈擠壓破碎,擠壓扁豆體、斷裂泥、糜棱巖化現象發育,寬達數十米,形成壹系列近於平行的斷裂組成沖斷帶,伴生分支斷裂,其中某些分支斷裂又與主中央大斷裂重接,造就了斷裂帶內眾多的透鏡狀斷片、斷塊體,沿此斷裂帶構成沖撞型“混雜巖”,“飛來峰”成群、成帶的出現,斷續延長達100km以上。在地形上,形成高山峽谷區,發育了多條與斷裂帶平行和直交的河系,從氣候上看,該斷裂帶控制的龍門山系也是明顯分界線,巖體強風化層厚度可達數十米,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形和氣候條件。龍門山主中央大斷裂帶是汶川8.0級地震的主震斷裂,從汶川映秀初震中起向北東延伸約300km,地表破裂非常發育,斷裂帶及兩側山體被強烈松動,控制了震區約2/3以上的堰塞湖和特大型、巨型滑坡的發生。

三、後龍門山大斷裂

後龍門山大斷裂在龍門山中段是汶川-茂縣斷裂,向南西延展經耿達與趕羊溝沖斷裂相通,直達二郎山附近,向北東方向延伸,進入秦嶺地區的勉縣附近。斷裂帶主要發育於誌留系茂汶群泥質淺變質巖和“彭灌雜巖”之間,不同時代、不同成因的巖石類型沿不到2km寬,有的只有幾百米的斷裂帶發育,均呈透鏡體斷塊產出,斷塊體相互疊覆,表現為疊瓦式構造。後山斷裂亦是滑坡強烈發育區,特別是從茂縣縣城至汶川綿褫,岷江順斷裂走向發育分布,河流深切,千枚巖和花崗閃長巖強烈揉皺,頁狀劈理的密集剪切帶發育,自晚更新世以來,多次發生堵江滑坡。特別是,由汶川映秀至綿褫鎮,岷江轉向為北西—南東,橫穿後龍門山大斷裂與主中央大斷裂間夾的“彭灌雜巖”,汶川地震造成了數百處大型滑坡、崩塌,摧毀映秀—汶川縣城公路,數月後道路才能通行,成為世界地震-地質災害救災史上的悲劇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