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些生命,寧靜淡泊地安於壹隅,哪怕無波無瀾。
無論如何抉擇,只要心中無怨無尤,壹句輕描淡寫的“我願意”便有了九鼎千鈞之力,不容他人置喙。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惟願本心充實滿足,無悔自己的決定,便是無憾。
托山為缽,剪水為衣,渺渺若垂天之雲,悠悠自來去。這便是莊子。他是如此飄忽不定琢磨不透,他穿行於山林間,沈浮於雲氣中,縱使生活貧困潦倒亦不移本心。他垂釣於濮水之濱,楚王派人尋他入朝為相,“願以江山累矣!”話說得如此懇切竭誠,而莊子卻吝於回頭。他凝視著水底匍匐的壹只龜,笑言:“龜是願意被人供養在廟堂裏還是願意自由地爬行在泥地裏呢?”對曰:“後者。”莊子笑了:“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或許有人為他放棄高官厚祿而安於貧窮感到不解甚至不值。然我卻為他拍手稱快,他遵循了心的召喚,不被浮雲遮蔽了雙眼,堅持自我。孤寂卻不孤獨地看守著他心靈的月亮樹——詭譎難測,卻自有壹番風骨。
與莊子同樣隨心所欲的還有那輕裘緩帶,不鞋而屐的魏晉名士。在那愁雲慘淡的天幕下,它們不願循規蹈矩明哲保身,而是縱情狂歌,舍生忘死,他們白眼向權貴,折枝為美人,生命隨心綻放得如此絢爛,光耀千古。當洛陽東市刑場上奏起那廣陵散之絕響,那亦是嵇康內心的絕唱:“此身雖隕,此心無怨尤!”真名士,自有壹派清峻超絕的風流。
於此番熾烈壯闊的生命相反的是另壹種安然,二者的***同之處就在於內心的答案:“我願意。”
李叔同舍下塵緣,斬盡俗絲,遁入空門成為弘壹法師。此舉令多少仰慕其才華的人唏噓不已。然他卻是無怨無悔地從心而行。“明鏡止水以定身,青天白日以成事,光風霽月以待人”,這般偈語便是他心靈的寫照。倘若他不割舍紅塵紛繁事,或許會為後人留下更多璀璨的繪畫與篆刻作品,但又何來他圓寂前發自肺腑的“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陶淵明“誤落塵網中”,終是抵抗不了心底聲聲“歸去來兮”!而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林逋厭倦汙濁官場,終是隱於西湖之畔,梅妻鶴子,飄然不群。沈復沒有“人間百姓仰頭看”的鴻鵠之誌,只是隨心生活,記錄日常的壹次出行或僅僅是壹塊石頭,便成了《浮生六記》……
這般安然的心底的細小滿足,實在不足為外人道矣。(m.taiks.com)
生命僅有壹次,但求隨心,勿忘本心。惟願此心無怨尤,惟願妳能坦然壹笑,道壹聲“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