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芽生菌病

芽生菌病

「愛聞臭襪子」這個癖好估計有的人還真不少,但還是戒掉為好!

據報道,福建漳州壹男子因為咳嗽、胸悶不適大約壹周到醫院就診。剛開始,從檢查影像來看,醫生按照普通的肺炎給男子進行治療,但在治療約壹周之後,患者肺部情況並不見好轉,反而更加嚴重。

之後進行穿刺活檢,確診為肺真菌病。經醫生詢問得知,患者每天下班回家,“臭襪子脫了先聞壹聞”,雖然既往體健,但由於經常熬夜照顧家中嬰兒、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最終導致肺部真菌感染。

醫生介紹,通常有腳癬的人,襪子和鞋子都容易滋生真菌。另外,肺真菌病發展非常迅速,沒有及時發現,死亡率是比較高的,並且治療費用也比較昂貴。

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支氣管-肺部疾病,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肺部真菌感染。原發性IPFI多見於社區獲得性感染,宿主可以沒有真菌感染的危險因素,臨床過程相對緩和,兇險程度較低,臨床處理要求盡可能確診後選擇治療(確診治療)。繼發性IPFI大多為醫院獲得性感染,宿主存在比較明確的真菌感染高危因素,臨床過程急驟和兇險,需要綜合分析和判斷,及時行擬診治療(經驗治療)或臨床診斷治療。肺真菌感染臨床表現常無特異性,故容易誤診。

引起IPFI常見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屬、曲黴屬、隱球菌屬、接合菌(主要指毛黴)和肺孢子菌等。

1.侵襲性肺曲黴菌感染的胸部X線和CT影像學特征為:早期出現胸膜下密度增高的結節實變影,數天後病竈周圍可出現暈輪征,約 10~15d 後肺實變區液化、壞死,出現空腔陰影或新月征;(2)肺孢子菌肺炎的胸部CT影像學特征為:兩肺出現磨玻璃樣間質病變征象,伴有低氧血癥。次要特征:(1)肺部感染的癥狀和體征;(2)影像學出現新的肺部浸潤影;(3)持續發熱 96h,經積極的抗菌治療無效。

2011年美國胸科學會(ATS)發布了新版成人肺部真菌感染治療指南,就新藥、新治療手段及新出現的真菌種類進行了介紹。

抗真菌藥物

多烯類:對於重癥真菌感染,脫氧膽酸兩性黴素B仍是治療首選,其脂質制劑(脂質體兩性黴素B和兩性黴素B脂質復合物)腎毒性較小(AⅡ),推薦用於腎功能不全或同時應用多種腎毒性藥物患者(DⅡ)。

三唑類:包括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因易與其他藥物發生相互作用,故對於接受該類藥物治療患者,應監測血藥濃度(AⅡ),且對於腎功能不全患者,氟康唑劑量減半(BⅢ)。

棘白菌素類:為全新的抗真菌藥物,主要通過抑制1,3-β-葡聚糖合成酶活性進而破壞真菌細胞壁而起效。目前臨床可用的包括卡泊芬凈、米卡芬凈和阿尼芬凈。

組織胞漿菌病

對於免疫健全者,不推薦對肺內結節和多數支氣管結石行抗真菌治療(DI和BⅢ),若合並咯血等可行支氣管鏡或手術幹預(BⅡ);對於患纖維化性縱隔炎者,可予伊曲康唑(200 mg,bid)治療12周(CⅢ),若有改善,可延長治療至12個月(CⅢ),不推薦予抗纖維化藥物或全身性糖皮質激素(DⅡ),若有並發癥建議放置血管內支架(BⅡ)、行支氣管成形術和(或)放置支氣管內支架(BⅢ)。

對有癥狀及病情呈進展性患者,予伊曲康唑(200 mg,bid)治療12周(BⅢ)。對於嚴重肺組織胞漿菌病患者,建議予兩性黴素B 0.7 mg/(kg·d)至癥狀好轉或累積劑量達2 g(BI);其後予伊曲康唑(200 mg,bid) 12周(BⅡ)。對於伴彌漫性肺部浸潤或大量肉芽腫性縱隔炎的重癥患者,予全身性糖皮質激素輔助治療(CⅡ)。

對於免疫缺陷宿主,輕中度患者予伊曲康唑(200 mg,tid),3天後改為200 mg,bid,治療12個月(CI);重度進展播散性患者,予兩性黴素B 0.7~1.0 mg/(kg·d)至癥狀好轉或累積劑量達2 g(BⅡ),其後予伊曲康唑(200 mg,bid) 12個月(CI)。

對於伴進展播散性組織胞漿菌病的艾滋病患者,在12個月伊曲康唑治療後,繼續伊曲康唑(200 mg,bid)至有效免疫重建(CD4 細胞>200個/μl)(CⅡ),並每年多次檢測尿及血組織胞漿菌多糖抗原水平(BⅢ)。

對於慢性患者,予伊曲康唑(200 mg,bid)12~24個月(BI),病情嚴重者,初始治療首選兩性黴素B(BⅡ)。

對嚴重肺組織胞漿菌病伴彌漫性肺部浸潤的免疫缺陷患者,建議予全身性糖皮質激素輔助治療(BI)。

孢子絲菌病

對輕至中度患者,基於肺部影像學及氧合情況,予伊曲康唑(200 mg,bid)治療3~6個月(BⅢ);對重癥患者予兩性黴素B 0.7 mg/(kg·d)至好轉或累積劑量達2 g,其後予伊曲康唑(200 mg,bid)治療3~6個月(BⅢ)。

芽生菌病

對於輕中度患者,予口服伊曲康唑(200 mg,bid),免疫健全者療程6個月(AⅡ),免疫缺陷者12個月。

對於重度患者,予兩性黴素B 0.7~1.0 mg/(kg·d)至癥狀改善(BⅡ),其後予伊曲康唑(200 mg,bid)治療,免疫健全者療程6個月(BⅡ),免疫缺陷者療程12 個月。腎功能衰竭患者,首選兩性黴素B脂質制劑。

對於侵犯骨骼患者,建議伊曲康唑療程延長至12個月(CⅡ);對於中樞神經系統受累患者,無論免疫健全或缺陷,均不建議予三唑類藥物單藥治療(DⅡ),前者予兩性黴素B 0.7 mg/(kg·d)至其累積劑量達2 g(BⅡ),後者予兩性黴素B 0.7mg/(kg·d)聯合靜脈或口服氟康唑400~800 mg/d治療至癥狀改善(BⅢ),其後繼續使用氟康唑 12個月(BⅢ);艾滋病患者應繼續長期口服氟康唑(400 mg,qd)至免疫重建(AⅡ)。

球孢子菌病

對於多數免疫健全患者,若無其他播散性感染危險因素,不建議抗真菌治療(BⅡ);對於有中到重度臨床癥狀或癥狀持續6周不緩解者,建議予三唑類藥物抗真菌治療3~6個月,若無好轉可延長療程(BⅡ)。

對於免疫功能缺陷者,在免疫抑制較顯著時期(化療、全身性糖皮質激素治療、CD4細胞<250個/μl)可予氟康唑(400 mg/d)或伊曲康唑(400 mg/d)治療(CⅡ)。

播散性患者,不論免疫功能如何,均需治療。對於無腦膜受累者,建議予氟康唑(400 mg/d)或伊曲康唑(400 mg/d)治療 1年,至臨床改善並穩定(BⅡ);骨骼受累者首選伊曲康唑;對於嚴重或難治患者,可予脂質體兩性黴素B5 mg/(kg·d)或兩性黴素B0.7~1.0 mg/(kg·d)至臨床改善,續用氟康唑(400 mg/d)或伊曲康唑(400 mg/d)治療 1年(BⅢ)。對於腦膜炎患者,建議終生氟康唑(400~1000 mg/d)或伊曲康唑(400~600 mg/d)治療(BⅡ)。對於三唑類治療失敗的腦膜炎患者,建議有選擇地使用兩性黴素B鞘內註射治療(BⅢ)。

隱球菌病

對於免疫健全患者,初始予氟康唑400 mg/d治療,臨床改善後減至200 mg/d維持6個月(AⅡ);或予伊曲康唑400 mg/d 6個月(BⅡ);若有大塊性病變或藥物治療後病竈不消退,建議有選擇地行外科切除(CⅢ)。

對於播散性或中樞神經系統受累患者,予兩性黴素B 0.7~1.0 mg/(kg·d)聯合氟胞嘧啶100 mg/(kg·d)治療2周,其後予氟康唑或伊曲康唑(400 mg/d)治療8~10周(AI)。對於顱壓增高患者,若CT或磁***振成像(MRI)未發現明確的腦實質占位,建議行腦脊液引流(AⅡ),亦可行反復腰椎穿刺、腰椎引流、腦室腹腔分流、臨時性側腦室造瘺及甘露醇治療(AⅢ)。

曲黴菌病

對於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黴菌病,予潑尼松治療(AI);若仍有多次哮喘急性發作,建議予長期皮質激素治療,劑量 7.5 mg/d(BⅢ);亦可予伊曲康唑(200 mg,bid)治療16周(BI)。

對於肺曲黴菌病患者,除疑伴侵襲性病變患者外(BⅢ),不推薦抗真菌治療(DⅡ);對大咯血患者,建議行急診支氣管動脈栓塞(BⅡ)或請胸外科會診(BⅡ)。對於相關過敏性肺炎,不推薦抗真菌治療,必要時予糖皮質激素治療,劑量可達60 mg/d,1個月內減停(BⅢ)。

對於免疫缺陷的侵襲性患者,建議靜脈伏立康唑治療至臨床改善,其後予伏立康唑口服200 mg(首選)或伊曲康唑口服400~600 mg/d至臨床癥狀及影像學改變消退或穩定(AI);對於病竈局限的難治性侵襲性肺曲黴菌病患者,積極抗真菌治療失敗後,建議手術切除(C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