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苦竹葉簡介

苦竹葉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全國中草藥匯編》:苦竹葉 2.1 拼音名 2.2 來源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苦竹葉的用法用量 2.6 摘錄 3 《中華本草》:苦竹葉 3.1 出處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來源 3.5 原形態 3.6 生境分布 3.7 性狀 3.8 性味 3.9 歸經 3.10 功能主治 3.11 苦竹葉的用法用量 3.12 各家論述 3.13 摘錄 附: 1 用到中藥苦竹葉的方劑 2 用到中藥苦竹葉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苦竹葉 1 拼音

kǔ zhú yè

2 《全國中草藥匯編》:苦竹葉 2.1 拼音名

Kǔ Zhú Yè

2.2 來源

禾本科苦竹屬植物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Keng)Keng f.,以嫩葉入藥。全年可采,摘下嫩葉曬幹。

2.3 性味

甘、淡,寒。

2.4 功能主治

清熱除煩,解渴,利尿。用於發熱煩躁口渴,口舌生瘡,尿少色黃。

2.5 苦竹葉的用法用量

1~4錢。

2.6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3 《中華本草》:苦竹葉 3.1 出處

出自《本草經集註》。

《本草圖經》:蓳竹、淡竹、苦竹,《本經》並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竹之類甚多,而入藥者惟此三種,人多不能盡別。苦竹有白有紫,亦有二種:壹種出江西及閩中,本極粗大,筍味殊苦,不可啖。壹種出江、浙,近地亦時有,肉厚而葉長闊,筍微有苦味,俗呼甜苦筍,食品所最貴者,亦不聞入藥用。

3.2 拼音名

Kǔ Zhú Yè

3.3 英文名

Bitter Bamboo Leaf, Leaf of Bitter Bamboo

3.4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嫩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 Keng f.(Arundinaria amara Keng)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摘,鮮用或曬幹。

3.5 原形態

苦竹 植株呈小喬木或灌木狀。竿直立,高35m,粗1.52cm,竿壁厚約6mm。幼竿淡綠色,具白粉,老時綠黃色,被灰白色粉斑;竿散生或叢生,圓筒形,竿環很隆起;每節有37分枝,但在每分枝壹側的節間下部1/4處稍平,鞘環有1圈褐色籜鞘基部殘留物,籜鞘厚紙質和革質,綠色,無或有細小的紫色斑點,有棕色或白色小刺毛,基部與竿相連處較密,內面光滑而有光澤,邊緣密被金黃色的纖毛;籜耳很小,深褐色,有直立棕色?毛;籜舌截平,長12mm,邊緣密生纖毛;籜葉細長披針形,幼時綠色,多脈,無顯著的中脈;葉鞘無毛,有橫脈;葉舌質堅硬,截平,長0.52mm:葉片披針形,長820cm,寬528cm,質堅韌,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有微毛,尤以基部為甚;葉柄長27mm。花枝基部有蒼片,花序分技與小穗柄略扁平,常呈波狀曲折,小穗綠色,小穗有812,小花,長46cm,綠色或淡紫色,小穗軸間長45mm,在杯狀頂端有纖毛;穎35,有銳尖頭,邊緣有纖毛;外稃被外形,近革質,有橫脈,邊緣粗糙,內稃背部2脊間有溝紋,鱗被3,後方1片長於前方2片;雄蕊3,有細長而互相分離的花絲,花藥黃色,藥隔不伸出;花柱1,柱頭3,羽毛狀。穎果長圓形。花期45月。

3.6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向陽山坡或平原,多為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3.7 性狀

性狀鑒別 幹燥葉多呈細長卷筒狀。展開後葉片為披針形,長612cm,寬1015mm。先端尖銳,基部圓形,葉柄長610mm,上面灰綠色,光滑,下面糙有毛,主脈較粗,兩側脈816條。邊緣的壹側有細鋸齒。質脆而有彈性。氣弱,味微苦。

3.8 性味

苦;寒

3.9 歸經

心;肝經

3.10 功能主治

清心;利尿明目;解毒。主熱病煩渴;失眠;小便短赤;口瘡;目痛;失音;燙火傷。

3.11 苦竹葉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

3.12 各家論述

1.《名醫別錄》:療口瘡,目痛,明目,利九竅。

2.《食療本草》:主口瘡,目熱,瘖啞。

3.《日華子本草》:治不睡,止消渴,解酒毒,除煩熱發汗,治中風失音。

4.《本草綱目》:殺蟲。

5.《分類草藥性》:治煩熱,解毒,退小兒潮熱,煆(末敷)湯火傷。

3.13 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苦竹葉的方劑 桑菊薄竹飲

báozhúyǐn處方:桑葉菊花各5克薄荷3克苦竹葉白茅根各30克制法:將桑葉、菊花、苦竹葉、白茅...

苦竹葉粥

拼音:kǔzhúyèzhōu處方:苦竹葉2握,粟米2合。功能主治:風邪癩癇,心煩驚悸。用法用量:先...

決明子湯

黃連(去須)3分,防風(去叉)3分,升麻3分,苦竹葉3分,甘草(炙,銼)半兩,菊花半兩,細辛(去苗...

大青煎

:處方:大青1兩,升麻1兩,射幹(去毛)1兩,苦竹葉1兩,山梔子仁1兩,黃柏(去粗皮,蜜炙)半兩,...

梔子仁煎

0克車前葉秦皮各38克石膏60克(碎如小豆大)苦竹葉15克細辛15克赤蜜30克制法:上九味,哎咀。...

更多用到中藥苦竹葉的方劑

用到中藥苦竹葉的中成藥 上海蛇藥片

亦可用於五步蛇、眼鏡蛇、銀環蛇、蝰蛇、龜殼花蛇、竹葉青等毒蛇咬傷。用法與用量口服,第壹次10片,以後...

復方西羚解毒丸

即得。性狀:本品為褐色的大蜜丸;氣微香,味微甜、苦。檢查: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A)...

參茸追風酒

,即得。性狀:本品為棕色澄清液體;氣香,味辛、微苦。鑒別:取本品10ml,置蒸發器皿中蒸幹,殘渣加...

祁門蛇藥片

本品為淺褐色的片或糖衣片,除去糖衣後顯淺褐色;味苦、澀。鑒別:(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韌皮纖...

鸕鶿涎丸

百日咳(即小兒頓嗽)。用法用量:每服1丸,燈心、竹葉煎湯化下。制備方法:***為細末,鸕鶿涎3兩加蜜為丸...

更多用到中藥苦竹葉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苦竹葉 《證類本草》:[卷第十三]竹葉

皮茹微寒。主嘔,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溢筋。苦竹葉及瀝療口瘡,目痛,明目,利九竅。竹筍(蜀本作諸...

《證類本草》:[卷第二]序例下

石(溫,微寒)百合(平)竹葉(大寒)莽草(溫)苦竹葉(大寒)臣禹錫等謹按《唐本》∶細辛(溫)《藥對...

《普濟方》:[卷壹百三十八傷寒門]傷寒口舌生瘡(附論)

各壹兩)黃柏(五錢)玄參(三分)薔薇根(二兩)苦竹葉(壹兩)生地黃汁蜜(各升半)上細銼。都用水三大...

《普濟方》:[卷七十二眼目門]肝實眼

梔子仁黃芩升麻蕤仁決明子(各三兩)芒硝(三兩)苦竹葉(忌生前胡湯治肝實熱。目赤幹澀。前胡(去蘆頭)...

《聖濟總錄》:[卷第壹百三]目赤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