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了解日本園林的歷史沿革

了解日本園林的歷史沿革

壹、日本古代的苑園

1、《前漢書》載“夫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全國,歲時來獻見玄”。這是我國關於日本列島的最古的比較可靠的記載。

2、從在第八世紀用文字寫出的包括日本太古傳說、神話和皇室古祭、歷代王名和宮殿所在等的《古事記》(成書於公元112年)、《日本書記》(成書於公元720年)有關歷代皇居中宮苑的零星記載中,可以大概了解到日本古代苑園的概況。

(1)第3-4世紀日本孝照天皇建有掖上池心宮、 崇神天皇建有磯城瑞籬宮等。

這些皇宮外饒有壕溝、或土城圍繞,有列植的灌木,用植物材料編制的墻籬等。宮苑裏有賞樂性的池泉。

(2)《日本書記》卷七載“宮之池放養鯉魚”;卷七載“穿城起苑,以盛禽獸,而好田獵,走狗試馬,出入不時”;《日本書記》卷十五載“顯宗天皇跳提到仿漢土曲水宴”(即曲水流杯飲)

總之,猶如中國周代的靈池、靈囿壹般。

二、奈良時代(公元645年——780年)的庭苑

日本文化革新後,日本古代律令天皇制國家的形式已經成型。建立起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從文化革新到奈良時代末期(由於都城在平城京即奈良,故稱奈良時代)出現了較為發達的文化,史稱奈良時代。其最盛期的年號成為“天平文化(公元729年——780年)”。(在日本美術史上通常分為“飛鳥時代”、“白風時代”、“白風時代”。相當於我國唐朝的開元、天寶、聖德年間)。

此階段在庭園方面,推古天皇時期((公元593年——618年)因為受佛教影響,在宮苑的河畔、池畔和寺院境內,布置石造、須彌山,作為庭園主體。

日本從“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日本深受漢唐文化的影響,喜作漢詩和漢文,漢代的“壹池三山”神仙境界也影響到日本的文學和造園領域。從史書上了解奈良時代時代後期聖武天皇喜愛自然景物,平城宮內的南苑、西池宮、松林苑、鳥池塘等庭院中多泉石之美。同時受海洋景觀的影響,池中堆島興起,及瀑布、細流的表現。庭園建築有了發展,如位於湖畔的“濱臺/濱樓”為後代“釣殿”建築的雛形。

三、平安時代(公元794年——1192年)庭園和造庭秘傳書

1、公元794年遷都平安京,據載恒武天皇時期主要建築都仿唐制,苑園多利用天然的湖池和起伏地形,有模仿漢上林苑“甘泉苑”的“神泉苑”。其遺址現尚存。

2、平安時代前期對庭園中石組細流、草木的經營十分重視,而且要求表現自然,並逐漸形成以池和島為主題的“水石庭”風格。

3、這個時期有日本最古的造庭法秘傳書的寫作,名《前庭秘抄》/《作庭記》。

橘俊綱(1028-1094年)著《作庭記》,是壹部關於日本早期園林的造園技術的著作。用漢文體寫作。該書分上下兩卷,主要內容:上卷先論庭院形態、造庭立石方法、自然縮景的表現。題材主為海洋、瀑布、溪流自然景觀,並就海池、河山島瀑布的意匠著論。下卷主要為立石口傳,立石禁忌,壹樹事,壹泉事、壹雜事等;還有寢殿造,庭園意匠輪。

四、鐮倉時代(公元1192年——年)庭園

1、公元十二世紀末,鐮倉幕府建立以後,日本進入封建時代,武士文化有了顯著發展。由於武士出身多為下層,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故在建築方面,武士造住宅時的形式與貴族的華麗樣式不同,樸素而實用。也影響到庭園的觀賞利用。到了鐮倉時代後期,從大宋傳入的禪宗思想對庭園樣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時期的庭園已由從象征的形式發展到把大地風景在小塊園內“縮景園”的表現形式中。

五、吉野—室町時代庭園和造庭書

1、吉野時代初了日本庭園史上最著名的夢窗國師。他設計了日本許多名園,曾設計構築京都西芳寺(苔寺)、天龍寺、永保寺、吸江寺、瑞泉寺、惠林寺等庭園。他所創造的庭園特色是廣大的水池,池岸線曲折多變,在置石方面中發展了石組的技法和瀧口(瀑布)的構造,猶如南宋山水畫“殘山剩水”的風格。後來這種風格發展成“枯山水庭園”。

(1)夢窗國師/夢窗疏石(1275~1351),又稱“禪僧疏石”、“夢窗國師”等。伊勢人,俗姓源,字夢窗。日本鐮倉時代末期著名佛教臨濟宗僧人,號稱“七朝帝師”,其法系形成“夢窗派”,是當時最負盛名的造園家,也是日本枯山水式庭園的先驅之壹。

(2)京都西芳寺/苔寺:因為這裏的青苔最出色,故又名“苔寺”。 苔庭立於苔寺川畔,嵐山與松尾山之麓,地形富於高低自然之變化。園中除枯山水外,其余皆為池泉式庭園,以心形的“黃金池”為中心,有石徑、小橋及花木竹林。而無論枯山水與池泉,皆沒於厚厚的青苔裏。據雲,苔寺之苔種類多達四十余種。6世紀來,這些形狀各異、色澤不同的青苔,任其自然衍生,故無論池沼之邊、臺級之上、橋畔、徑間,還是石塊上、樹枝上,都蔓衍著青苔,茸茸密密,如氈似錦。苔寺就因這壹片片蔥郁的青苔而聞名遐邇。又由於作庭歷史悠久,園中古木參天,花卉豐富,故四季皆可觀。尤其當楓葉轉紅之秋與白雪覆地之冬,景致最堪欣賞,是遊客最多的時節。

2、室町時代是日本庭園在意匠方面最具特色的時代。造園技術發達,著名的庭園師輩出。

中任和尚受夢窗國師的影響,也築有名園多處。他還創造了壹種新型庭園形式即茶庭(茶庭在桃山時代大興)。早在南宋時期,日本禪僧榮西再度來華4年,帶回啜茗習尚,為室町時期(明代)茶道、茶庭樹立了基礎。

3、此時期的造園著作有《山水奔野形圖》和“嵯峨流”(當時造園的壹種流派)庭古法秘傳之書等。

“嵯峨流” 庭:中心為心形水池,水池後正面為守護石、水池前左為客人島,水池前右為主人島,池中心為中島,水池前為禮拜石和平濱。

4、此時期的著名的造園實例有鹿苑寺金閣庭園和慈照寺銀閣庭園;

(1)鹿苑寺金閣庭園:因寺院內金箔貼制的舍利殿——金閣非常有名,故被叫作金閣寺。金閣寺是1397年足利家族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聰明的壹休》)作為別墅而修建的,足利義滿死後被改為禪寺“菩提所”。據說以金閣為中心的庭園表示極樂凈土。

5、枯山水庭園的代表作有龍安寺方丈南庭,大仙院方丈北庭。

(1)枯山水庭園和龍安寺方丈南庭

枯山水庭園源於日本本土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多見於小巧、靜謐、深邃的禪宗寺院。顧名思義,枯山水並沒有水,是幹枯的庭院山水景觀,在壹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內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點,是用山石和白砂為主體,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種景觀。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雲霧,石頭則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在其特有的環境氣氛中,細細耙制的白砂石鋪地、疊放有致的幾尊石組,就能對人的心境產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樂、繪畫、文學壹樣,可表達深沈的哲理,而其中的許多理念便來自禪宗道義。

 15世紀建於京都龍安寺方丈南庭是日本枯山水庭園最有名的園林精品。它占地面積僅330平方米,平面形狀呈矩形,庭園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壹之石及大片灰色細卵石鋪地所構成。石以二、三或五為壹組,***分五組(據說石組按照5-2-3-2-3排列,但無論從哪個角度,總有壹塊看不到,意蘊人生之不完美)。石組以苔鑲邊,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紋。同心波紋可喻雨水濺落池中或魚兒出水。看是白砂、綠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純色,從此物的色系深淺變化中可找到此物與彼物的交相調諧之處。而砂石的細小與主石的粗獷、植物的“軟”與石的“硬”、臥石與立石的不同形態等,又往往於對比中顯其呼應。因其屬眺望園,故除耙制細石之人以外,無人可以邁進此園。而各方遊客則會坐在庭園邊的深色走廊上——有時會滯留數小時,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龍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義。

六、桃山—江戶時代庭園 

1、公元16世紀,茶庭勃興。茶庭順應自然,面積不大,單設或與庭園其他部分隔開。四周圍以竹籬,有庭門和小徑通到最主要的建築即茶湯儀式的茶屋。茶庭面積雖小,但要表現自然的片斷,寸地而有深山野谷幽美的意境,更要和茶的精神協調,能使人默思沈想,壹旦進入茶庭好似遠離塵凡壹般。庭中栽植主要為常綠樹,潔凈是首要的,庭地和石上都要長有青苔,使茶庭形成“靜寂”的氛圍。忌用花木,壹方面是出於對水墨畫的模仿,另壹方面,在用無色表現幽靜、古雅感情方面也有其積極意義。茶庭中對石燈、水缽的布置,尤其是飛石敷石有了進壹步發展。

茶庭(tea ceremony)也叫露地或露路。是將茶道禮儀與園林相結合而形成的壹種園林風格。

茶庭是指在進入茶室之前的壹段空間裏所布置的各種景觀。比較典型的布局是以中門劃分出外庭和內庭的二重露地。園林氛圍是講究茶道的“和、寂、清、靜”。

象征的手法:中門象征與塵世的隔離;步石象征山間小徑;松葉象征森林;蹲踞象征山泉;圍籬、石燈籠象征寺廟的靜穆。

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誌。”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壹種修身養性之道,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壹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當時社會上茶宴已很流行,賓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動中,品茗賞景,各抒胸襟。在唐朝寺院僧眾念經坐禪,皆以茶為飲,清心養神。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余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

2、這時期著名的造園家有小掘遠洲(1579——1647年),後來人稱這壹流派為“遠洲派”。

高臺寺:位於京都東山靈山之麓。日本戰國時代名將豐臣秀吉病逝後,豐臣秀吉妻子北政所出家為尼。為悼念丈夫,1606年建高臺寺。高臺寺庭院為日本著名園藝巨匠小掘遠洲的傳世之作,采用借景、大和疊石法及中華蓬萊山水園藝建築風格,巧奪天工。寺內的主建築開山堂、靈屋、臥龍廊、觀月臺全為仿唐建築,和我國寺院建築不同的是他們不在同壹條中軸線上,而是象棋子壹樣散布開來。

傘亭正式名字為安閑窟,是根據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意匠建造的茶室。原來建在豐臣秀古舊居伏見城內,後遷至高臺寺。亭頂竹木傘狀結構,像壹把撐起來的傘,故稱傘亭。時雨亭是與傘亭平行相隔不足10米的全日本唯壹的二層建築茶室。

數百年來,寺內經歷過多次火災,寺內的佛像、建築大多付之壹炬,僅留下開山堂、靈屋、茶室的傘亭與時雨亭等還可以壹窺高臺寺初建時的建築之美。

3、公元17~19世紀,江戶時代初期日本庭園完成了自己獨特風格的民族形式並且確立起來。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桂離宮庭園。

桂離宮庭園:庭園中心為水池,池心有三島,島間有橋相連,池苑周圍主要苑路環回導引到茶庭窪地以及亭軒院屋建築。全園主要建築是古書院、中書院、新書院相錯落的建築組合。池岸曲折,橋梁、石燈、蹲配等別具意匠,庭石和植物材料種類豐富,配合多彩。

修學院離宮庭園,以能充分利用地形特點,有文人趣味的特征,與桂離宮並稱為江戶時代初期雙璧。

此時園林不僅集中於幾個大城市,也遍及全國。在意匠上和桂離宮類似的有蓬萊園、小石川後樂園、紀洲公西園/赤阪離宮、大久保侯樂壽園/芝離宮濱禦殿等。

4、有關造庭方面的著作有江戶中期相阿彌《築山山水造庭傳》,本書最大特色在於論述了巖石和樹木的配置,不僅列舉了樹種及實際掘運技術而且移植時的實地經驗,還有取石方面關於石燈籠置樣、手洗缽、飛石等的論述,及關於茶庭種種極其築造法的論述。

 明治維新後,日本庭園開始歐化。但歐洲的影響只限於城市公園和壹些“洋風”住宅的庭園,私家園林仍以傳統風格為主。而且,日本園林作為壹種獨特的風格傳播到歐美各地。

總的來說,日本庭園的意匠是再現自然,由於國土被海水環繞,尤愛好海洋島嶼海濱景觀,瀑布和溪流的再現及置石的意匠。

日本庭園的主要形式:築山庭(真山真水;枯山水)、平庭、茶庭。從造園手法上有“真之築”“行之築”、“草之築”三種模式。三者的主要區別是山水處理精致的程度的不同。“真之築”要求處理最嚴格、最富之;“行之築”比較簡單;“草之築”最簡單。

日本庭園的理水形式主要有瀑布(瀧)、溪、泉和湖池。古代庭園中習慣堆島,有主人島、客人島和中島之分。置石講究位置、形態特點和群組布置。

日本園林植物配置的壹個突出特點是:同壹園中的植物品種不多,常常是以壹二種植物作為主景植物,再選用另壹二種植物作為點景植物,層次清楚,形式簡潔,但十分美觀。選材以常綠樹木為主,花卉較少,且多有特別的含義,如松樹代表長壽,櫻花代表完美,鳶尾代表純潔等等。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了解日本園林的歷史沿革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註建築界分享更多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