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惟官有書,而民無書
西周時期生產水平仍然有限,書寫的材料是竹簡、木牘,書寫的工具是刀筆。以拙陋的工具在粗笨的材料上制作出的書冊,不僅極其繁重,而且也十分昂貴,只有官府才具有制作書冊的財力和人力。朝廷為了政治需要,把歷代帝王的典、謨、訓、誥,本朝的禮制法規,以及收集的樂章,加以記載,制成書冊,藏之秘府,由官司主管。這些書冊,僅有孤本,沒有復制副本刊布民間,民間僅知書名,未見其書,所以學術都在官府,有職官專守。士人若要學習,要知道歷代典制或本朝規章,只有到官府,求之主管書冊的官司才能讀到。
(2) 惟官有器,而民無器
西周時期的禮、樂、舞、射都是重要的學術,在教育上,也是學習的重要學科。學習這些學科,不能僅是口耳相傳,而且要有器物設備,才有條件進行實際演習。這些器物,有些連鄉黨都不能具備,民間就更談不上。所以要學習禮、樂、舞、射,只有在官府的人才具有條件。
(3) 惟官有學,而民無學
在宗法制條件下,父死子繼,子承父業,貴者終貴,賤者終賤,形成家有世業。家業世世相傳者,稱為疇人;父子相繼世居其官稱為疇官。由於學術官守,為官之人,學有專守,不傳他人,只教其子。子入官府,各從父學,稱為疇人子弟。這種情況,就是疇人世官,各從父學,造成了學術的壟斷,尤其是專門的學術,只在極小的圈子裏傳授,雖然對學術起了保存作用,但限制了學術的發展。只有為官的人掌握學術,以官府為傳授基地,教其子弟。只有官學,沒有私學,只有貴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權利,而庶人和平民則沒有受教育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