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水草的量,池塘水草控制在池塘面積的60%,不宜過多,過多容易導致池塘碳源缺乏,pH過高,導致藍藻爆發,這是控制pH值的根本方法。
2.定期使用“水博士”能夠緩解ph,補充碳源 ,抑制藍藻的繁殖。
3.“晴用芽孢,陰雨光合”:藍藻又名藍細菌,芽孢在晴天使用本身可以與藍藻競爭,同時其分泌的多肽類物資具有抗菌作用,能較好的抑制藍細菌(即藍藻)。藍藻本身也屬於光合細菌壹種,所以在陰雨天其它菌種和藻類繁殖減慢的時候使用光合細菌可以對藍藻形成很好的競爭抑制作用。
4.加大肥水力度,平衡水體營養元素,促進有益藻類的繁殖,定期使用“活肥”來增加有益藻的繁殖,抑制藍藻的繁殖。
5.處理的原則:處理得越早越好,藍藻量越小越好。這個時候處理風險會比較小些,如果藍藻量特別大的情況下,形成油膜,壹般建議在沒有出現油膜的時候處理掉。
擴展資料:
危害
在壹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藻常於夏季大量繁殖,並在水面形成壹層藍綠色
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大規模的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和海洋發生的赤潮對應)。
綠潮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
更為嚴重的是,藍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簡稱MCs),大約50%的綠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MCs耐熱,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凈水器對被汙染水源進行凈化。
藍藻等藻類是鰱、鱅的食物,可以通過投放它們來治理藻類,防止藍藻爆發(非經典的生物操縱)。
藍藻大量出現時,附近水體壹般呈藍色或綠色,水面被厚厚的藍綠色湖靛所覆蓋,被風吹到岸邊堆積,不但會發出惡臭味,且含毒素的藍藻細胞在水體中漂遊,當與某些懸浮物絡合沈澱,或被養殖對象捕食後隨其排泄物沈澱,在魚池池底富集,對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藍藻中的項圈藻可快速產生致死因子,破壞養殖對象的鰓組織,幹擾其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麻痹神經,使其死亡。
藍藻中個別種不但活體帶毒,而且死亡個體分解會產生生物毒素——藍藻毒素(如微囊藻毒素)。藍藻毒素量多時可直接造成養殖對象中毒死亡;或者即使數量少,也可通過食物鏈積累效應危害養殖對象,直至危害人體。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藍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