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第1條原則

第1條原則

奇跡沒有難易之分。壹個奇跡不會比另壹個奇跡「更難」或「更大」。它們全是同壹回事。全都表達了愛的極致。

這壹條開門見山的原則,實在彌足珍貴,雖然我曾說過五十條「奇跡原則」並不是我最喜愛的壹節。這個原則是《奇跡原則》全書最精辟的論點之壹,我相信耶穌也深有同感,否則不會在整部《課程》中不斷以各種形式出現。只要徹底了解「 奇跡沒有難易之分 」的含意,就不難明白《課程》所有的教誨,因為它是萌生整個思想體系的種子。開宗明義這麽說,「 奇跡沒有難易之分 」,等於說,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是同壹回事——那些看似嚴重的和看似輕微的,其實沒有任何差別。

我們必須先認清外面的世界不存在,才可能真正體會這個原則。如果我們相信這個知見的、物質的,或分裂的世界是真實的,那麽也壹定相信世界有種種等級之分。我們所認知的世界,都是建立在層次與差異上,完全脫離不了大小、胖瘦、美醜,男女、日夜、明暗,以及大問題小問題等諸如此類的概念。就連對人的色覺,也必須借著光的不同波長才能辨識,而這些差異性都是小我分裂世界不可或缺的要素。

只要妳還相信身體是真實的,就會相信某些問題比其他問題更為緊要。比如說,認為致命的疾病無比嚴重,輕微的頭痛則只是小毛病。每個人都會掉入這種陷阱,而且還會用種種手法來掩飾自己的居心。比如只請求聖靈幫助解決某些問題,而非全部的問題;要不就是認定他太忙了,沒空管那些雞毛蒜皮的小問題;要不就是相信只靠我們自己就可以壹手搞定。說穿了,我們真正害怕的,其實是聖靈的解決之道,因為那意味著小我從此就會喪失立足之地了。

然而,學習《奇跡課程》的目的所在,絕不是要我們為掉入這些陷阱而感到內疚。《課程》真正的重點,是要讓我們知道自己有多麽瘋狂,唯有如此,我們才有改變心態的可能。假如連問題出在哪兒都看不出來,妳怎麽可能改變對它的看法。再說壹遍,揭發小我的思想體系並不是為了加深我們的內疚或愚癡之感,而是幫助我們看清楚——我們多麽相信小我的說詞,多麽對小我言聽計從。如此壹來,我們才能撼動並改變這個扭曲的知見。也因此,《課程》開卷伊始,會以這條原則給我們來個當頭棒喝。

它要說的是,治療癌癥和治療輕微的頭痛壹樣容易,解決核戰的威脅和處理孩子間的爭吵也壹樣容易,因為這些都是同壹回事。它們都源自同壹個核心信念——認同分裂、認同內疚。問題的根源絕不在外面的世界,而是在我們的心裏。寄身世間,我們對各種問題的解決之道,不外乎從癥狀的層次去減輕痛苦,也就是只在形式的層次妄自使力。《課程》的基本原則之壹,只要我們分辨出「形式」與「內涵」迥然有別。世上只有兩種基本的內涵:上主或小我,愛或恐懼,靈性或身體;世上也只有兩種基本的知見,就是聖靈或小我看待問題的兩種眼光。

如今,這兩種內涵已化身為無數形式,就以小我世界的基本內涵「分裂」來說,我們不難看出,這個分裂的信念已經在人間化身為種種千奇百怪的形式。有些我們視之為負面的,例如疼痛、受苦、死亡等等;有些我們界定為正面的,例如心想事成、趨吉避兇之類的。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這些形式(見下圖右邊部分),而是那個形式背後所隱藏的心態(圖表左邊部分)。

第二十三章談到「無明亂世的法則」(T-23.II),這壹節非常艱深難懂,卻是至關重要的壹節。「無明亂世的法則」描述了五條法則,這些法則成了小我思想體系的支柱,它們與五十條奇跡原則恰恰相反(耶穌給了五十條奇跡原則,卻僅僅列舉五條無明法則,光是這樣,妳就知道他站在哪邊了)。無明法則的第壹條,和奇跡原則第壹條正好背道而馳。它說「 真理因人而異 」,因此幻相有種種的層次之別,某些幻相比較糟糕,某些幻相則比較有價值。這正是我們剛才談到的,只要妳相信某些問題比別的問題更嚴重,就會相信不同層次的問題需要不同層次的解決方法。舉例來說,醫護人員的基本培訓就是如此:用甲方法治療A癥狀,乙方法對治B癥狀,如果出現C癥狀,則采用甲方法加乙方法或其他法子。這就是我們的寫照,不停地使用各種方法逐壹對治不用的問題(我在此得先澄清壹下,《課程》並非說妳不該做這類事情。這壹點,講述到後面的奇跡原則時,我會再詳細說明的)。真正的療愈乃是化解我們認定自己與上主是分裂的信念,那才是壹切內疚的根源。讀到後面,妳自然會了解,「療愈」與「結合」原是同義詞——我們壹旦認清了自己唯壹的問題就是「相信我們是分裂的生命」,那麽,解決那些表面問題的唯壹辦法當然就是「結合」了。

隨著深入這些教材,我們會愈來愈清楚《課程》的基本教誨乃是:我們如何定義壹個問題,我們就會如何解決那個問題。準此而言,修習這個《課程》最重要的壹件事,便是牢牢記住,問題永遠只有壹個,就是「我們是分裂的」那個信念。反之,如果妳認定問題明明是別的事,那麽,妳勢必會去找其他的方法解決了。

<練習手冊>第七十九課也同樣指出:問題只有壹個,答案也只有壹個。這個問題就是內疚、分裂或心懷怨尤,而唯壹的解決之道則是奇跡、結合或寬恕。這正和奇跡第壹原則「 奇跡沒有難易之分 」互相呼應,不管我們認定自己的問題是什麽,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同壹個方法解決,這就是: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

問 :有時候我們自以為已經改變心態了,其實那根本是壹種否認或逃避……。

肯恩 :<正文>最後有壹段話:「 考驗不過是妳過去尚未學會的人生課題再度出現於妳眼前,讓妳在過去選錯之處作出更好的選擇……。 」(T-31.VIII.3:1)我們大多數人都還沒有化解所有的內疚,有時候我們以為某壹段關系已經療愈,或某壹事件已經解決了,結果壹年半載之後突然發生壹件事,心頭砰的壹聲!過去那種感覺壹股腦兒再度湧現。我想,每個人都有過這類的經驗。

這並不表示當初的努力都前功盡棄了,它只意味我們當時所能做到的程度未盡徹底而已。每當我們準備好跨出另壹步,試圖療愈更深壹層的內疚之際,考驗的機會便來了。我們會發現自己心煩意亂,甚至覺得受傷被騙,這其實是在提醒我們,我們並未徹底放下分裂的信念,只是這壹次我們把信念投射到另壹個人身上而已。小我會說:「認命吧,妳失敗了!」聖靈則撫慰我們:「現在,我們準備好要跨出另壹步了!」《課程》的妙用即在於此:把生活中每壹事件都看成壹個機會,這樣做,足以寬恕並療愈那些深埋心底、連自己都蒙昧不察的東西。這個原則,絕無例外可言。

事實上,《課程》的威力正是在於它的立論如此簡單明了而又壹以貫之。它只教導壹種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把所有的事件都看成治愈心靈的機會,不管我們是為了可怕的新聞事件,還是為了家庭、社區,或工作場所遇到的芝麻小事而煩惱,它們全是同壹回事。

問 :雖說奇跡沒有難易之分,但在感覺中我們仍然覺得奇跡是有難有易的。既然如此,我們是否需要從比較重大的問題開始學習寬恕,然後再去處理其他的小問題?

肯恩 :能處理什麽就處理什麽。有些人的反應剛好相反,覺得大問題太吃力了,所以他們從生活細故練習寬恕,譬如高速公路上莽撞超妳車的人、專門愛使小動作而惹人生厭的人,或是孩子該做家事卻老是賴著不做的情況。比起大問題來,有些人覺得寬恕這類小事比較容易。

問 :非得如此不可嗎?

肯恩 :也不盡然如此,而是怎樣做能夠讓自己心安理得壹點,如此而已。

問 :第壹條原則是否表示「癌癥」和「感冒」壹樣容易痊愈?

肯恩 :是的。但妳可能會誤以為問題在於癌癥或是感冒,請記住,那不是問題之所在。真正的問題,在於導致這些疾病的心念。《課程》說「意義即是目的」。眼睛不要死死盯在癌癥的病情有沒有緩解,因為那根本不是問題所在。人之所以罹癌,可能有它的目的,它不見得是沖著患者而來,很可能是沖著他身邊的家人朋友,甚至醫護人員而來的。

問 :所以「 奇跡沒有難易之分 」說的不是治療什麽,而是改變知見?

肯恩 :沒有錯,它是指心態上的改變。我們後面還會重復談到這個觀點。

問 :這麽說來,既然是壹個人的想法導致癌癥的,當他心靈痊愈時,癌癥是否痊愈已經無關緊要了,對嗎?

肯恩 :正是如此。很多人會用身體是否痊愈來印證自己的靈性或心理健康的程度。他們會想:「如果我真的做對了,這個腫瘤就會消失。」這個心態反而把癌癥當真了。如果妳的心靈真的痊愈了,癌癥就不再是燃眉之急。這並不是說腫瘤不會消失,它只是說妳的精力不再放在腫瘤是否消失上頭,而會致力於心靈的平安。

問 :死亡是否表示,時候到了,我們就可安心躺下,放下身體?

肯恩 :如果妳說的「時候到了」是指我們完成了此世所要學習的功課,沒錯。不過,我們也可能改變心意,決定在完成這些功課之前就離開身體。就像《課程》說的:「 沒有人能夠不經自己的同意就死亡。 」(W-152.1:4)

問 :就算我們努力改變心態,但如果我們身邊的人仍抱著舊知見看待疾病,這種「集體性」的力量會有多大?對我們又會產生如何的影響呢?

肯恩 :每個人心裏永遠都有兩個聲音,小我的聲音和聖靈的聲音。大多數時候,我們會在兩者之間來回擺蕩。好比說,我正在修練《奇跡課程》,卻沒有全力以赴,不時生出疑慮和恐懼。那種情況下,身邊的其他人也老是強調小我的觀點,如此,當然會強化了我的小我。但如果我非常堅定,知道小我的說詞都是騙人的,就算成千上萬的人講同樣的話,也絲毫影響不了我。反之,要是我自己心誌不堅,我的小我就會自動搜尋這些人來,用他們的所作所為來強化小我的說詞。

請註意,不是那些人強化了我的小我,而是我自己下意識地尋找這些證人來聲援小我。如果我真的想要證明憤怒有理、疾病可怕、分裂是真實的,這類見證俯拾皆是,根本無需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找。這點我們都心裏有數。唯有我們自己動搖了,別人的想法才會加強我們內在負面的想法,或說小我的想法。他們並沒有用蠱術來控制我們,我們不該找別人來為自己的想法負責。《課程》從來不曾教人推卸責任,它只是說,別人的看法或世間的種種會強化小我的聲音,但如果妳夠清楚自己的信念,它就絲毫影響不了妳。耶穌可說是我們的最佳典範。

進而言之,相信抽煙會致癌,就是掉入了小我的陷阱,真正致癌的是內疚。不過,如果妳始終相信抽煙對妳有害,那就不要抽煙。假設妳有糖尿病,而妳的信念裏依然認為身體是會生病的,那麽,不打胰島素或故意去吃冰淇淋,就等於存心跟自己過不去。這種時候,最能體現寬恕精神和最有愛心的行為,就是好好照顧妳生病的身體。

問 :「聆聽聖靈」是什麽意思?

肯恩 :聆聽聖靈其實只是壹種說法,就像說他是上主的天音也是壹種比喻而已。聖靈透過我們的心靈與我們交流,他會用任何我們可以領受的方法或工具,也許是某個直覺、想象、突如其來的念頭或領悟、夢境,或者感覺好像「聽到」什麽話或起了什麽念頭,種種都有可能,妳完全知道那不是來自妳的。聖靈從不吹毛求疵,妳給他什麽工具,他就用什麽來幫妳。

好,我們繼續往下說,不然光是第壹句就沒完沒了了。第二句不過是以另壹種方式重申第壹句的觀點而已。沒有「更難」或「更大」的奇跡,等於是說沒有更難或更大的問題。比爾?賽佛曾經說過,第壹個原則可以理解為「問題的解決沒有難易之分」;所有問題都是同壹回事,所有的解決之道也都壹樣。

下壹句「 全都表達了愛的極致 」,我在討論《課程》的內容架構時,解釋過它的兩個層次。第壹個是形而上的層次,我們今天不會花太多時間在這上面。第二個是比較具體的層次,也就是對照兩種看待世界的眼光。第壹個層次的論點在《課程》中是毫不妥協的,不是全對就是全錯,絕無中間地帶可言。就像妳不可能只懷了壹點孕,妳不是懷孕了就是沒有懷孕。在第二個層次,我們不斷在小我和聖靈之間來回擺蕩。「全都表達了愛的極致」這句話屬於第壹個層次——妳不可能只有壹點愛,妳不是有愛就是沒有愛。愛的特質之壹就是它是全面的,完整的,涵括壹切的,這壹點絕對沒有例外。愛的表達必定全都是極致的,緊接著這句話而來的即是「世上只有壹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怨恨或恐懼,而這個問題也只有壹個解決之道,那就是愛。愛並非來自我們,也不是來自這個世界。愛來自上主,只能透過聖靈來啟發我們成為有愛心的人。

《課程》認為這世上沒有人懷有真正的愛,因為世間的愛莫不夾雜著愛恨交織的情緒(T-4.III.4:6)。我們正因小我而來到世上,這意味著我們相信分裂,也意味著我們無法相信愛「全然包容」的本質。確切地說,在世間,只有寬恕最近似天國的愛,上主透過我們心中的聖靈將這種愛賜給我們,是聖靈啟發了我們去做富有愛心的事。但這兒所說的「愛」,並非最高層次的愛,它僅僅指涉我們世間的壹般作為而已。

問 :既然「 全都表達了愛的極致 」這句話只適用於上主的愛,作者在此又意有所指,究竟在指什麽呢?

肯恩 :它是指上主在此所示現的愛。換句話說,這句話其實是指奇跡。奇跡來自於愛。下壹個原則會討論這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