蹣跚拼音:pán shān。
蹣跚,漢語詞語,意思是壹指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二指行步緩慢,往來徘徊的樣子;三指行步搖晃跌撞;四指舞步翩躚;五指旋行、徘徊。
引證釋義:
①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楊沫《青春之歌》:“直到天黑了,這才有壹個跛腳老頭從大路上蹣跚地走來。”
②往來徘徊的樣子。
魯迅《祝福》:“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③行步緩慢,往來徘徊的樣子。
宋 陸遊 《戲作野興》詩之四:“客散茅檐寂,蹣跚自閉門。”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但見他:戴壹頂玲瓏碧玉星冠,被壹領織錦絳綃羽衣,黃絲綬腰間婉轉,紅雲履足下蹣跚。”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藥僧》:“縮頸蹣跚而歸,父母皆不能識。”
清 余京 《暮春同吳門沈歸愚登蒜山》詩:“老去攀躋興尚存,蹣跚陪客躡雲根。”
④行步搖晃跌撞。
宋 陸遊 《饑寒行》:“老翁垂八十,捫壁行蹣跚。”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內閣三·貂帽腰輿》:“蓋侵晨向北步入,朔風剺面,不啻霜刀,蹣跚顛躓,數裏而遙,比至已半僵矣。”
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三幕:“ 林誌成 要站起來,但是兩腳蹣跚,重新坐下。”
⑤舞步翩躚。
唐 竇臮 《述書賦》:“ 仲正則寬而壯,賒而密。婆娑蹣跚,綽約文質。”
⑥旋行;徘徊。
元 白珽 《湛淵靜語》卷壹:“蹣跚石罅,得壹穴,頗深暗。”
清 唐孫華 《責貓》詩:“蹣跚未能上,此物先兔脫。”
明 張煌言 《冬懷》詩之八:“萬裏孤槎真汗漫,十年長劍總蹣跚。”
近義詞:搖晃 踉蹌
反義詞:矯健
蹣跚的精彩造句:
1、回首過去,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為什麽步履蹣跚,為什麽躑躅不前,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或不願意分清誰是改革的真正支持者,誰又是改革的真正反對者。
2、?如果我們承認,在儒學兩千年間步履蹣跚和中華民族兩千年間活力日衰的背後,深刻的原因乃是學術層面和宗教層面人格上帝信仰在心靈裏的徹底淪喪,那麽,儒學的復興出路就不可能是接續漢唐宋明清的儒學舊軌走,儒學必須開出新境界。
3、?由於事業單位的編制死板,人員還希望套用相應的政府官員級別,這就使得機構崗位難以及時調整,事業單位的國有體制又缺乏融資渠道,這就使得在市場機會面前步履蹣跚,缺乏競爭力。
4、小時候,您牽著我的手蹣跚學步;成長時,您毫無倦意的諄諄教誨;長大後,您不厭其煩的叮囑問候,現在就讓我用短信來傳遞我千裏之外的祝福:父親節快樂。
5、因為我們所期待的思想啟蒙在中國才剛剛開始,還遠未達到法治社會所需要的程度,我們的反法治本土資源還占據統治地位使我們的法治建設步履蹣跚。
6、只有大奶鮑勃,我拖著我飽受摧殘的每塊肌肉蹣跚而行,有的是外傷、有的是淤傷。但我的心跳很快,腦中的思想如同暴風驟雨。
7、壹群鴨子蹣跚著向河邊走去。
8、有個器官比我的心臟還重要,雖然我看不見它,但是它確實在我的體內,因為有它我才能站的直,就算步履蹣跚也能筆直往前走.如果我不去的話,它可是會攔腰折斷的.我的靈魂它會攔腰折斷的.比起心臟停止跳動,我更重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