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是指臨床上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郁發作的壹類心境障礙。西方發達國家90年代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雙 向障礙終生患病率為5.5%-7.8%,雙相障礙是壹類臨床常見且危害嚴重的重性精神疾病,多起病於成年早期,該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其遺傳傾向較精神 分裂癥、抑郁癥等更為突出,遺傳度高達85%,父母若壹方患有雙相障礙I型,其子女患雙相障礙的幾率約為25%,若父母雙方均患有雙向障礙I型,則子女患雙向障礙的概率達50%-75%。。雙相情感障礙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認為是遺傳、神經生化、神經內分泌、神經免疫、社會心理因素等***同作用的結果。
二、臨床表現
典型躁狂發作表現:心情愉悅或容易發脾氣,言語增多、高談闊論,自我感覺良好、自信心膨脹,活動增多、精力充沛、愛管閑事,計劃多但虎頭蛇尾,行為揮霍或魯莽,睡眠需要減少,性欲亢進。
典型抑郁發作表現:情緒低落、對前途感到悲觀,愉快感缺失即無法從生活中體驗到樂趣,興趣減退或缺失,即對什麽都不感興趣或既往感興趣的事也變得索然無味, 自我評價下降,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壹無是處,自責甚至自罪,認為自己成了別人的包袱,註意力難以集中,自感記憶力下降,睡眠障礙,食欲下降,精力減退總 覺得乏力,自感腦子反應遲鈍,自殺觀念或行為。
三、臨床現狀
它具有高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病率的特 點,該病對患者的婚姻、子女、職業等諸多方面均有嚴重影響, 15~44歲人群中,在全球範圍雙相障礙為致殘原因的第六位。該病臨床上誤診率高、識別率低、自殺風險高,完全治愈率低,很多患者面臨著抑郁的慢性遷延、 轉相的頻繁、轉相的突發等。
四、提高識別率,還需要家庭成員的參與
雙相障礙從發病到準確診斷的平均延遲時間是 5-10年,超過1/3的患者至少10年或以上才被確診為雙相障礙,其中60%的患者曾被誤診為抑郁癥,近幾十年來,大量的國內外研究均證明了雙相抑郁與 單項抑郁有諸多不同的臨床特征,多數研究顯示,與單相抑郁相比相比,雙相抑郁患者發病年齡偏早(小於25歲),抑郁發作次數多或頻繁發作,伴有非典型癥狀 概率高,比如食欲旺盛、體重增加、睡眠增加,伴有精神病性癥狀概率高,***病多見,雙相障礙的陽性家族史也是風險因素之壹。
造成誤診率高、識別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輕躁狂的難以識別,對於輕躁狂狀態常被患者感受到抑郁緩解或作為壹種快樂的情感體驗,持續時間相對短暫和具有自我協調的心境狀態,故 輕躁狂患者極少自發報告這種情況,那麽這時家庭成員的細致觀察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要減少誤診率,提高識別率,除了需要臨床大夫需要不斷提高臨床診療能力,同時還需要家庭成員的***同參與。那麽作為家庭成員對此能做些什麽呢?首先:患者有過首發抑郁之後,要多關註患者情緒的波動、行為的變化、語量的多少、 與人的溝通、內心的體驗、言語的內容等的變化,盡可能地回憶患者是否有過持續幾天的覺得心情愉悅,或發現脾氣的變化,或變得勤快了,或壹反過去的羞澀而表 現健談,愛吹牛,感覺不到困倦,工作能力提高,睡眠需求減少,創造性提高,有很多想法等,並向大夫詳細表述。另外:密切接觸的家庭成員也可以了解壹些簡單 易操作的測查量表,並借助這些工具來篩查,有助於早期識別及提高警惕性。比如:32項輕躁狂癥狀清單。
五、癥狀緩解後是否需要維持治療?維持治療的時間是多長?
精神疾病的治療要以患者為中心,既要考慮患者短期的癥狀控制,還要考慮到患者的終極目的就是回歸社會,因此維持期的主要任務是防止復發,加強心理、社會及職 業的康復,維持治療可以降低復發的頻率,延長間歇期,維持治療時間越長,復發的幾率越低,那就究竟維持多長時間?對此目前尚無定論,壹般根據患者疾病發作 的頻率、治療的敏感性、病程的長短研究報道,雙相障礙首次復發的平均時間為2.9年,壹次躁狂發作後有90%復發,躁狂在第壹年中的復發率為51%,2年 後為33%,四年後28%,即使維持治療,在發病後的壹年內仍有37%的雙相障礙患者復發,5年復發率達73%。對於抑郁來講,如果在第壹次治療後即獲得 痊愈,壹年內復發率為33%,如果經兩次治療獲得痊愈,壹年內復發率為50%,如果經過三次治療才獲得緩解,高達50%的患者會在半年內復發。選擇何時試 停藥要根據上述情況並結合服藥後的不良反應去權衡風險獲益比,因此如果患者服藥後不良反應不明顯,在保證定期檢測各項監測指標如心電圖、血常規生化內分泌 各項、血藥濃度等基礎上,盡可能久地維持服藥,國外有文獻提倡應盡量無限期地持續維持,那是否能長期維持治療,良好的家庭、社會支持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