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妳所認識的中國,寫壹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專家評析:
2017全國Ⅰ卷繼續采用有明確寫作任務的新材料作文題型。作文材料源於央視5月份的壹組連續報道,為了讓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題時做了必要的調整與提煉。
命題在材料選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寫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復斟酌試題的素材、內容和情境,直觀而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念。立意高遠卻力避空泛,堅持以學生為本,接地氣、有生氣,時代感強。將“呈現妳所認識的中國”作為明確指令,鼓勵考生從所知所學所感出發,在對宏大話題的把握中,感性敘說,理性思辨,暢所欲言,“講好中國故事”;引導考生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關心現實國情與改革發展,展示他們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與綜合素質。
“呈現妳所認識的中國”要求大處著眼,十二個“中國關鍵詞”是考生落筆的抓手,而“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則完全尊重考生的個人意願。這樣處理既利於引發考生的寫作欲望和真情實感,也利於將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用細化、實化、具體化。這些關鍵詞搭配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長城”“京劇”講講擁有古老文明的傳統中國,由“高鐵”“移動支付”談談現代開放的高科技中國,由“中華美食”“廣場舞”說說好玩的中國或熱情的中國,由“***享單車”“移動支付”聊聊生機勃勃的時尚中國或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互聯網中國。另外,還可以將傳統的國粹“京劇”與時下流行的“廣場舞”並置而觀,將文化悠久的“中華美食”與“食品安全”的嚴峻現實作勾連,也可以將古時的“長城”與當下的“壹帶壹路”相互對照、相互發明……凡此種種,都可能寫出上佳的文章。每壹個關鍵詞都是中國的縮影和表征,它們之間既存在著豐富的張力和層疊的思辨空間,又***同構成了多樣而立體的中國。
命題在引領價值觀的同時,並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勵關鍵詞搭配組合的創造性,為批判性思維的發揮預留了很大空間。如由“美麗鄉村”走筆於舊式城鎮化的痼疾和“留住鄉愁”的必要,從“大熊貓”延伸到動物保護乃至生態保護的迫切,借“空氣汙染”“食品安全”論述過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享這“五大發展理念”的呼喚。考生可以直面發展中的問題,正視前進中的矛盾,看到潛在的危機,以高度的憂患意識未雨綢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出謀劃策,添磚加瓦。
本題立意空間極其廣闊,不僅考慮到了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慮到了不同考生的寫作優勢。在立意行文的過程中,使關鍵詞形成有機的關聯並不難;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創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關鍵詞組合,並能由此寫好文章則又不那麽容易。
寫作要求中,“寫壹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也是命題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務驅動”的指令,也是“具體思辨”的語境。這裏,作為寫作預設對象的“外國青年”屬於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體侃侃而談,也可預設某壹個或某壹類外國青年與之對話。優秀的文章應該有針對性地面對預設的讀者寫作,尋求***識乃至註意話語策略。“讀懂”可理解為從茫然無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為從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並落實“幫助”,則與預設的讀者類型相關,也會影響立意的深度、寫作的難度。
此外,命題要求明確文體,而不限制考生寫作的文體,只要能“呈現妳所認識的中國”,且能“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論述類、敘述類乃至說明、抒情類的文體都可以自由選擇,只要在寫作中能體現所選文體的特征。
通過以上努力,本題既給考生提供巨大寫作空間,又有效防止套作宿構,從而極大提高了測試的區分度和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