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關於“七夕”的童謠

關於“七夕”的童謠

1、

星水中,藍天上,星河處處閃金光 。

牛郎牽牛往飲火,織子浣紗洗衣裳。

惋惜星河不火,聲聲嘆氣多哀傷。

我家門前凈水江,江火晝夜奔源閑。

爭我架訖通天渠,將水迎到藍天上。

牛郎織女啼虧虧,紅花摘在妳身下。

2、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顏容。

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3、

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

不圖妳的針,不圖妳的線,

光學妳的七十二樣好手段。

4、

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蓋。? 

七月七日摘下來,姐姐妹妹照影來。

又像花,又像菜,看誰心靈手兒快。

擴展資料:

1、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制成的花裝飾。

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征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2、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拜七姐

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新中國成立前,“七夕”是婦女的盛大節日。舊時代婦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廣東舊時過七巧節是非常熱鬧的。

4、鬥巧

七夕鬥巧,判定鬥巧者巧拙的“蔔巧”方法,主要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對月穿針”、“輸巧”、“蘭夜鬥巧”和“投針驗巧”等幾種形式。

5、迎仙

廣東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裏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壹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壹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6、遊七姐水

民間傳說七夕節天上的七位仙女會下凡到河流中洗澡,這時的河水因沾了仙氣,人們洗了不但會帶來桃花運,還可以預防疾病。在廣西百色、靖西等民間認為,農歷七月初七這壹天的水是非常聖潔幹凈的,七夕的水既可以驅邪避病,又能使其愛情美滿、生活幸福。

7、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壹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壹束,稱為“種生”,借以求子。

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遊,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8、儲七夕水

“七夕水”亦稱“七月七水”,據說“七夕水”有神奇的功能,久儲不變、可以治療燙傷、去除瘡毒等。廣東壹帶都有儲存“七夕水”的風俗,就是在初七早晨頭遍雞鳴之後,各家到井邊或者河邊汲水儲藏。

在在廣西壹些地方有七夕儲水的習俗,民間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用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所以,人們在七夕這天早晨都要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