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小葉欖仁樹苗如何培育

小葉欖仁樹苗如何培育

小葉欖仁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小葉欖仁耐風、耐熱、耐濕、耐堿、耐瘠、抗汙染、易移植、壽命長,花圃種植和園林綠化後,容易管護,景觀用途廣,近幾年在福建和廣東得到廣大花農和業內人士的大力推廣。小葉欖仁樹姿清秀挺拔,綠蔭遮天,為高級行道樹、園景樹、林浴樹。庭園、校園、公園、風景區、停車場等,均可單植、列植或群植美化。目前綠化行業中培育的品種還有大葉欖仁和錦葉欖仁。

1種苗繁育

壹般用播種法,取成熟掉落的種子為佳,春至夏季播種。種植經過消毒後直接播種於營養袋,出苗後培育至苗高10壹30cm左右,於次年春季下大田定植。也可用嫁接法,砧木選用大葉欖仁樹,早春嫁接。實踐中多用小葉欖仁做砧木嫁接錦葉欖仁,而少用大葉欖仁做砧木嫁接小葉欖仁。

2圃地大苗培育

2.1種植圃地選擇

種植圃地的選擇是苗木培育成效的關鍵。原則上有以下幾種方法:“適地適樹”、“改地適樹”和“選樹適地”。不同的情況應選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起到較好的成效。

首選方法是“適地適樹”,即種植時選擇排蓄水方便、交通便利、土壤易帶土球的圃地。該種方法適應於未確定種植圃地和種植品種、有選擇余地的情況,如閩南地區香蕉種植地、甘蔗種植地、菜園地等;“適地適樹”是苗木種植的最佳選擇,根據實踐數據顯示:2009—2012年在面積為0.667hm2的菜園地上種植小葉欖仁,總投人5萬元,產值可達24萬元,而同年同面積的龍眼改造地上種植小葉欖仁,總投入8萬元,產值為18萬元,可見科學的選擇種植圃地,適地適樹,可以達到低投入高產出的效果;

“改地適樹”的方法適用於已經確定種植品種為小葉欖仁,但種植圃地又不能夠完全符合科學種植要求的情況。比如略為低窪的水稻田,水分長期充足,雨季泡水時間最長不超過48h的圃地,經過科學改造,也是小葉欖仁種植地很好的選擇。改良方法是在圃地四周布設較大的排水溝,中間加設十字溝,種植畦面堆高等。閩南地區還有壹些原先種植荔枝龍眼等果樹的山坡地,土質為含沙量較少的粘性紅壤,土壤保水性壹般,肥力中等,略經改造也是適宜種植小葉欖仁的。主要的改造方法是在種植圃地上建設蓄水池、挖機井、引水灌溉、增施有機肥等,以防備缺水季節灌溉、生產用水、提高土壤肥力等。根實踐數據顯示,

2010年種植的小葉欖仁1.333hm2,至2012年底,總投入為10萬元,現苗木總產值為28萬元。可見,“改地適樹”的成效也是值得肯定的,該方法特別適用於低產果樹林地的改造;

“選樹適地”的方法主要運用於已確定種植圃地,根據對現有種植圃地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再決定是否可以種植小葉欖仁,以及應該如何種植才能提高整體經濟效益。

科學選擇種植圃地在實踐運用當中往往要綜合考慮幾種方法,才能達到低投放高產出的目的。小葉欖仁適應性比較強,在很多地類種植也可以存活,但生長較緩慢,樹體虛弱,產出效益非常低;對於條件太差的種植圃地,即使通過改土、施用有機肥或引水灌溉等方法改造,達到的成效也不如科學的選擇圃地。

2.2栽植密度確定

按五年的經營期來規劃,小葉欖仁大苗培育時,壹般分為壹次性定植和初密植、後間苗兩種方式。表1中列出了這兩種不同初植密度情況下是否采取間苗方式的苗木的生長情況及種植收益。

表l不同種植密度下小葉欖仁生長情況和產出效益

可見,種植密度為1500彬hm2(栽植密度為2.5m×2.5m)的壹次性定植,苗木長勢快,層次好,每hm2的四年累計投入8.4萬元,產出為25萬元;而種植密度為4500;昧/hm2(栽植密度為1.5m×1.5m)的壹次性定植,隨著苗林木生長,郁閉度提高,種間競爭加劇,苗木長勢逐漸放緩,層淡感較差,每hm2的四年累計投人8.7萬元,產出為僅為18萬元;先密植後間苗的方法,由於問苗及時,苗術長勢好,層次感也好,投資效益也較高,每hm2的四年累計投入8.2萬元,產出可達30萬元。因而,實際操作中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資源,閩南壹帶的花農往往采用先密植,後定期間苗的方法來提高圃地的大苗產量。第1年的種植密度為1.5m×1.5m,密度約4500;晦/hm2;第3年的春季問苗,保留密度3000彬hm2,第4年的春季再問苗,保留密度1500彬hm2。間苗時有的是“挖大留小”,提早收回成本,以短養長;有的是“挖小留大”,最後留下的是精品大規格苗,總體產出量較高。具體選擇哪種方法可根據育苗者的財力情況,並結合市場對各種不同規格苗木的需求情況而定。

值得註意的壹點是先密植,後間苗的方法有壹定的弊端。當中小規格苗木市場飽和時,若沒有充足的空地可供移苗,苗木過密將導致對光照、水份、養分的過度競爭,會發生小葉欖仁樹體修長、層次差、下層自然整枝過快、生長放緩等現象。所以種植時科學選擇適宜栽植密度十分重要。

2.3水肥管理

閩南地區2—7月為雨季,是苗木生長最快的時間,施肥效果最佳。在實踐中應掌握的總體施肥原則為:薄肥多施,即每次的施肥量不多,施用的次多。小葉欖仁壹、二年生苗木,壹般每次每株施用復合肥100g左右,三至五年生的苗木每次每株施150~300g;上半年施3—5次,下半年再配合施用壹次有機肥,苗木生長早期以氮肥為主,後期逐漸增加鉀肥含量。

3大苗假植技術

常規苗木在定植時壹般會強度修枝,以減少葉片水分蒸發來提高成活率,而小葉欖仁的主要觀賞價值是它的層次性,所以壹般不提倡修枝,或僅作輕度修枝,所以美植袋假植苗培育技術目前被廣泛應用。采用美植袋假植小葉欖仁需要掌握以下幾點關鍵技術:壹是大田起苗、上袋定植時間的確定,壹般適宜時間在農歷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之間,即小葉欖仁老葉落盡,新葉未長時為最佳。需要結合考慮的是氣溫,不同年份在相同節氣時氣溫相差較大,合適的移植時間要選在氣溫回升至10℃左右為佳。氣溫太低也會造成移植的失敗,若氣溫過高,苗木已大面積抽生新葉就表明移植最佳時機錯過,也應盡量避免。二是上袋定植後的固定,小葉欖仁從大田帶土球上袋後,主根和較粗的側根都被切除,加上高度長、層次多、冠幅大,所以上袋後的固定工作有壹定難度。較科學的方法是采用三腳架固定,這可以抵禦不同方向的風力影響,較為牢固和簡便。對於大規格的小葉欖仁,還需用雙層三腳架固定,而小規格苗木,可采用“葡萄架”的方法固定。三是水分噴灌,小葉欖仁因層次多、枝葉多、水分消耗大,所在移植上袋後及時和充分的補充水分尤為重要,正常情況下晴天每天要噴水3—5遍。

4成品苗綠化栽植技術

正常情況下小葉欖仁在大田培育3—5年後就可出圃種植綠化,最佳移植時間選在老葉落盡新葉未長出的時期內,中小苗也可在5—7月新葉已充分成熟,葉片木質化程度高的情況下移植,移植時確保所帶土球是胸徑的5—6倍,土球嚴格包紮,再人工去除殘余葉片後進行,才可提高種植成活率。起苗前要用捆繩將每個層次的側枝向上捆定,捆定的松緊程度以不折斷側枝又方便運送為準,種植後采用三腳架及時固定,澆透定植水,接下來的管護工作和其他品種的苗木基本相同。

5病蟲害防治

5.1夜蛾類害蟲

小葉欖仁目前發現的病蟲害不多,但在抽生新葉的時候容易受夜蛾類害蟲的危害。危害特點:幼蟲取食葉片,嚴重時小葉欖仁嫩葉被取食壹空,僅留葉柄及主脈,被害植株生長停滯,多生側枝,影響苗木的產量和質量,更嚴重時甚至剝食莖桿皮層。因為夜蛾類幼蟲可成群遷飛,因而白天在被危害的植株上經常找不到害蟲。幼蟲3—4齡後,白天潛於草叢下部或土縫,傍晚移出取食為害。壹年可發生6—8代,7—8月為危害高峰。高溫、幹旱年份危害更甚。

防治夜蛾類害蟲危害新葉,可采用以下方法。①用敵百蟲500倍液噴施於新葉上,間隔壹周後再噴施1—2次;②在圃地四周散施呋喃丹,通過藥味驅趕害蟲,壹至兩次後待新葉木質化後就不會再受危害;③清除雜草,翻耕曬土或灌水,以破壞或惡化其化蛹場所,有助於減少蟲源;④結合管理隨手摘除卵塊和群集危害的初孵幼蟲,以減少蟲源;⑤點燈誘蛾。利用成蟲趨光性,於盛發期點黑光燈誘殺;⑥糖醋誘殺。利用成蟲趨化性配糖醋(糖:醋:酒:水=3:4:1:2)加少量敵百蟲誘蛾。

5.2天牛類害蟲

小葉欖仁易受天牛科害蟲侵害。受害植株主幹被蛀食中空後,易受風折。害蟲主要是咖啡皺胸天牛。該蟲主要為害主幹中部,在皮下蛀食,早期造成樹勢衰弱,影響生長,後期可致主幹折斷甚至植株死亡。主要防治方法是:對尚未蛀人木質部的幼齡幼蟲,用40%的氧化樂果或樂果乳油100~200倍液噴塗枝幹,防治效果顯著;對於已蛀人木質部的大齡幼蟲,可用藥液註入洞、堵孔法等進行防治,如50%敵敵畏乳油;或將斷口直接切除,留取健康部分(壹般是地面上90—100cm)的主幹,再促其重新抽生新的主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