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地震局副局長孫佩卿說,華北地區有著兩個相對活躍的地震帶,壹是華北(河北)平原地震帶,是從南邊的邯鄲往北壹直到唐山,另壹為燕山渤海地震帶,從西北地區的張家口壹直延伸到東南的渤海灣地區。
這兩個地震帶***同的特點就是,地下均有較大斷裂層經過。值得壹提的是,導致24萬多人死亡、16多萬人傷殘的唐山大地震,其下正是上述兩大斷裂帶的交匯處。事實上,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華北地區成為繼西部(新疆、西藏、雲南、四川)之後,全國第二個比較活躍地震區域。
文安也是地下有著諸多斷裂帶經過的地方。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使得該縣受到波及,***有1013間房屋被震倒,15253間被破壞,3人被砸死,7人重傷,95人輕傷。
“那時候每家每戶都有壹個臨時搭建的窩棚”,文安縣宣傳部的張會普主任回憶說,唐山地震那壹年他才七八歲,地震之後的很長壹段時間內,當地群眾都不敢回屋裏睡覺,常常是壹家老小都擠在狹窄的窩棚裏。
歷史往往有著驚人的相似,翻閱文安縣誌發現,文安地震災害並不鮮見。
該縣最早的地震記錄,在晉元康年間,是為“元康四年二月,地震,八月地裂水出殺百余人”。到了清朝,文安縣內更是地震頻發,經常是“人民頭暈,器物微動”。
清道光十年(1830年)當地官員承送清廷奏折曾這樣描述,“自閏四月二十三日以後地常微震。本月初七日又復大震,所剩房屋,全行倒塌,幸居民近皆露處或搭席棚棲身,是以並未傷斃人口。”
而地震部門調出的“河北文安及鄰近區域災害性歷史地震分布圖”也顯示,歷史上的文安及其鄰近地區系壹地震多發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