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哲學思想
莊子在哲學上,繼承發展了老子的思想,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把“道”視為宇宙萬物的本源。他說:“道之真以修身,其緒余以為國家,其土苴以為天下。”(《莊子·讓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華用以修身,它的余緒用以治理國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
又說:“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友其真。”(《莊子·秋水篇》)意思是,不要為了人工而毀滅天然,不要為了世故去毀滅性命,不要為了貪得去身殉名利,謹守天道而不離失,這就是返璞歸真。
他繼承和發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認為“道”是無限的、“自本子根”、“無所不在”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提出“通天下壹氣耳”和“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辨證法因素。
二、政治思想
莊子反對“人為”,理想的社會是所謂“至德之世”。《莊子·應帝王》:“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嘗試鑿之,’日鑿壹竅,七日而渾沌死。”這是主張自然,反對人為的寓言。
另外,莊子反對儒家的等級觀念,儒家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莊子認為“道通為壹”,認為道在萬物,萬物平等。
三、文學思想
莊子主張“天人合壹”和“清靜無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莊子曾做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
對於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莊子》壹書也被稱為《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四、遊世思想
遊世思想是莊子思想中壹個重要的部分。《莊子》三十三篇中,大多數篇章都涉及這個以遊戲態度解脫人生痛苦的主題,尤其以內七篇談得深入集中。古代人談論莊子比較重視遊世思想。
有人甚至說,“遊”這個字就是壹部《莊子》的中心。 現代莊子研究,比較重視道論而輕視遊世思想。這壹方面是因為現代學術研究有特定的問題意識,另壹方面,也是因為遊世思想似乎只是提出壹種回避矛盾的消極主張,有點乏善可陳。
當然,學術界非常重視“逍遙遊”,但這是因為“逍遙遊”涉及“追求精神自由”這壹通常引起人們敬意的話題。所以談“逍遙遊”實質是談精神自由問題。“遊世”作為壹種遊戲人間的生存態度,則較少有人予以重視。
擴展資料:
主要成就
莊周壹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誌著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
因此,莊子不但是中國哲學史上壹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壹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中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後世影響
莊子最引人註目的,便是於他提出的“逍遙處世”之說,莊子塑造的人生境界,是最飄逸靈新的壹種灑脫。正所謂“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在中國古代,沒有任何壹個朝代,沒有任何壹個學者,能對莊子核心內容的形而上學本體論予以發明、發展。戰國時期的形而上學的莊子是真實的存在的,但莊子的後世繼承卻是壹條虛線。
百度百科--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