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關於東正教

關於東正教

分類: 社會民生 >> 宗教

問題描述:

東正教是個什麽宗教,和基督教有什麽區別?

解析:

東正教是與天主教、新教並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別之壹,亦稱正教。又因為它由流行於羅馬帝國東部希臘語地區的教會發展而來,故亦稱希臘正教。1453年拜占廷帝國滅亡後,俄羅斯等壹些斯拉夫語系國家相繼脫離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直接管轄,建立自主教會,逐漸形成用斯拉夫語的俄羅斯正教,希臘正教目前則主要指使用拜占廷禮儀的東正教會。

325年尼西亞公會議後,東西派教會間的矛盾日益尖銳。330年君士坦丁壹世遷都君士坦丁堡後,兩派在誰居教會首席問題上爭鬥愈烈。到1054年,終於釀成東西教會大分裂。自9世紀起,東派教會已逐漸向保加利亞、基輔羅斯等國發展。1054年後,拜占廷帝國日益衰落。1096年,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組織十字軍東征,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攻占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普世牧首區被迫遷往尼西亞。15世紀30年代,奧斯曼土爾其帝國進攻拜占廷,君士坦丁堡向西方求救。羅馬教皇尤金四世乘機於1438年召開佛羅倫薩公會議,,旨在使東派教會屈服,要求東西教派合壹,從而確立教皇的首腦位置。由於東正教會的讓步,次年7月會議簽署通過東西教會合壹決議,確認教皇為"基督在世代表",具有全權地位,史稱佛羅倫薩合壹。但由於東派教會內反對派的 *** ,合壹未果。1453年,拜占廷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征服,蘇丹出於政治考慮,對東正教會采取寬容政策。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國教是 *** 教,所以君士坦丁堡牧首實際上處於被征服地位。16世紀之後,壹些國家和地區的正教會相繼成立自主教會,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實際權威性已喪失殆盡。自主教會是指在法規和行政方面享有全部獨立權,並可自選大主教和主教的教會;有時也指不依附於教郡都主教管轄的個別地區。1589年,俄羅斯正教會取得自主地位,建立牧首區。以後,使用俄羅斯正教禮儀的教會,常通稱為俄羅斯正教。

在教義方面,東正教與天主教有壹些區別。第壹,東正教信守前七次公會議信條,不承認以後天主教所舉行的歷次公會議。在"和子句"問題上,東正教繼承東派教會的觀點,認為此乃對《尼西亞信經》的篡改。第二,東正教註重道成肉身,認為人之得救,在於把必死之人通過與道成肉身的基督神秘聯合而變成屬於神的,不死的生命。東正教神學中很少有涉及人性本原敗壞的內容,因此不十分強調贖罪論。關於恩典和原罪論,東正教的觀點和奧古斯丁的預定論有所不同。東正教認為每壹個人都在亞當的罪中凡了罪,拯救既要依靠自身,也要依靠天主。首要的是自身必須擇善,天主才能幫助他們。善功只是條件,並不具有得救的效用,只有依靠天主的恩典才能獲得重生和得救。聖事中基督的血所生的救贖作用,是給予壹切人的,凡願意接受信仰和洗禮的,都可以得救;凡是願意敬奉天主的,都可以得到報償。第三,東正教特別重視對聖母的崇拜。三壹論確立後,對聖母的崇拜,反映了信仰者需要壹個可靠的"中保"思想,童貞女瑪利亞就成了最理想的對象。

在教會組織方面,東正教否認天主教"只有'使徒教區',即由使徒建立的教區有權成為牧首區"的觀點,認為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如根據國家或城市在經濟、政治方面的重要性設立牧首區。牧首區(大主教區)下轄數個首府主教區。主教區的首腦是主教,其人選必須是高級修士或領聖職後保證效法修士生活的司祭。司祭可以結婚,但不能作為主教入選。主教以下的位次是:修士大司祭、修士司祭和修士輔祭,再以下的助祭、誦經士無神品。

東正教的信徒主要分布東南歐、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美國等地區,在中國人數不多,1984年,中國有東正教徒8000人左右,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東正教主要的自主教會有君士坦丁堡牧首區、耶路撒冷牧首區、俄羅斯正教會、格魯吉亞正教會、塞浦路斯正教會、塞爾維亞正教會、保加利亞正教會、羅馬尼亞正教會、波蘭正教會、希臘正教會、美國正教會、日本正教會、芬蘭正教會等。國際互聯網上關於東正教的站點也不少,如:

美國東正教主頁:ocf/Orthodox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