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馬鐙的解釋馬鐙的解釋是什麽

馬鐙的解釋馬鐙的解釋是什麽

馬鐙的詞語解釋是:亦作'馬_'。掛在馬鞍兩邊的腳踏。

馬鐙的詞語解釋是:亦作'馬_'。掛在馬鞍兩邊的腳踏。結構是:馬(獨體結構)鐙(左右結構)。註音是:ㄇㄚˇㄉㄥ_。拼音是:mǎdèng。

馬鐙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⒈亦作“馬_2”。掛的馬鞍兩邊的腳踏。引《南史·張敬兒傳》:“攘兵(劉攘兵)無所言,寄敬兒馬_壹_,敬兒乃為備。”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壹·諸鐵器》:“田野_火,人血所化,或出或沒,來逼奪人精氣,但以馬_相_作聲即滅。”沈凱《古瑪河春曉》第三章:“楊忠民正在幫壹個戰士調整馬鐙皮帶。”

二、國語詞典

掛在馬鞍兩旁,供騎馬的人上馬及騎馬時踏腳的器具。如:「他踏著馬鐙,壹躍上馬。」

三、網絡解釋

馬鐙馬鐙是壹對掛在馬鞍兩邊的腳踏,供騎馬人在上馬時和騎乘時用來踏腳的馬具。馬鐙的作用不僅是幫助人上馬,更主要的是在騎行時支撐騎馬者的雙腳,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騎馬的優勢,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騎馬人的安全。最早的馬鐙是單邊的,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演化成雙邊,進壹步解放騎乘者的雙手,它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歷史。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最遲在西漢時期就出現了馬鐙,從西漢壁畫中可見壹斑。在沒有成熟馬鐙的3世紀前,由於已有馬鞍的發明和推廣,有大量騎士作戰的記錄,如西周晚期的數千騎作戰記錄,到了公元前4世紀戰國兵法對騎士作戰的兵書《六韜》,六韜中就有大量訓練和選拔騎兵的方法,如要求騎士能“絕塵跨溝壑””沖敵險阻“雲雲,可見當時中國騎兵的選拔和訓練之嚴,差不多同時代的中東,更是重裝騎兵的天下,都是沒有馬鐙的夾馬騎行的騎兵,可見在沒有馬鐙的年代,騎士只有更強化的訓練才能彌補;另外如南歐的亞歷山大的軍隊,大名鼎鼎的夥伴騎兵更是亞歷山大軍隊破敵的突擊所在;北亞遊牧民族的騎士更是從小騎行訓練,加之高橋馬鞍的發明,因而比文明民族更強的機動性和騎術。在沒有馬鐙發明的年代,騎士作戰騎乘在馬匹的馬鞍上既有弓箭隨身又兼並長矛和刀劍盾牌,那個年代的騎士訓練比中世紀騎兵訓練要嚴,因而選拔要求更好。

關於馬鐙的詩詞

《晦日馬鐙曲稍次中流作》

關於馬鐙的詩句

明晃晃馬鐙槍尖上挑黃金馬鐙照旄頭

關於馬鐙的成語

截鐙留鞭風馬牛立馬追鐙馬前卒馬去馬歸馬馬虎虎死馬當活馬醫騎馬找馬擊鞭錘鐙得馬失馬

關於馬鐙的詞語

執鞭墜鐙擊鞭錘鐙馬前卒截鐙留鞭立馬追鐙牛馬走下馬威執鞭隨鐙風馬牛

關於馬鐙的造句

1、領頭的是十名手持長戈的騎兵,他們身穿緊身皮甲,頭戴鐵盔,腰佩環首刀,由於沒有馬鐙,騎兵的兩腿緊緊的夾著馬身,顯得十分精幹敏捷。

2、馬鐙是馬具的壹個重要的部分。

3、人們認為,馬鐙是中國人發明的。

4、抓住馬的鬼子,牽著馬到處找鞍子鞍墊子和馬鐙。

5、艾倫我要把我的腳放在馬鐙上嗎?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馬鐙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