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3日,工作於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的李誌永,結束了對沈陽水庫壹個月的觀測後,到營口探親。2月4日早上,營口發生了有感地震,他趕到營口市科技局和地震辦參與工作。根據地震臺源源不斷報上來的數據,他在2月4日中午做出了壹個重要的推測,在2月4日晚12點左右可能會發生7級以上的大地震。
在做出這次短臨地震預報前,該區地震也引起政府和工作部門的重視。1974年6月國務院轉發的中科院的69號文件中,鎖定了幾個可能發生地震的地區,京、津、唐、渤、張,“立足有震,提高警惕,防備六級以上地震的突然襲擊……”。營口地區不斷出現地震前的征兆,當地的地震工作者壹再推測和鎖定大地震可能發生的時間。1975年1月,遼寧省革命委員會發布了地震情況通報:丹東、營口、旅大、盤錦地區有發生5.0~6.0級地震的可能。從2月1日到2月3日,地震監測設備監測到小震增強。
2月4日淩晨,遼寧省革命委會地震辦公室發布簡報稱,即將發生5.0級以上地震。2月4日早晨7點50分,壹場4.8級的地震發生了。這場地震讓李誌永和近壹個月在水庫的觀測結果以及9年前在邢臺地震中所取得的重要經驗聯系起來。下午市裏有個關於地震的緊急會議,李誌永的這個推論被在會議上傳達,會議要求通過街道辦等基層組織傳達給市民。
在海城地震發生之前的那天下午,居民被通知,晚上可能有大地震,必須做好抗震準備,睡覺不能關燈鎖門,有的地方甚至通知放映露天電影,建議居民不要進屋睡覺等。
(二)1976年5月29日雲南龍陵地震1976年5月,雲南龍陵發生了7.3級和7.4級兩次地震。這兩次地震都是有預報的。1970年5月龍陵地震辦成立,1973年曾預報3年內龍陵會發生5.0~6.0級地震的可能性。1975年又預報1年內會發生5.0~6.0級的中期地震預報。1976年4月上旬,土、地、電有異常。4月下旬,水及電流等出現同步異常,經過反復會商認為在6月1日至10日在龍陵縣100千米範圍內,可能發生5.0~6.0級的地震,並將會商結果上報保山地震辦,同時向縣委辦公室匯報了短期預報情況。5月29日19點左右在龍陵發生5.2級前震,這時在家的李文煌、趙松茂兩人緊急會商認為:“大震還在後頭。”李文煌馬上找到主管的縣委副書記,當時的縣委書記楊茂春得到消息後,迅速跑到地震辦,趙松茂緊急告訴他“大震還在後頭”。楊茂春聽後,馬上回去第壹個電話就是讓縣醫院馬上疏散,第二個電話告訴電影院停止放映,人員要疏散。趙松茂抓緊起草地震預報廣播稿。當時李文煌在室外突然看到壹條橘紅色光帶在西北邊出現。當即判斷這是大震前兆,並跑回值班室敏捷地拉響了警報,緊接著李文煌拿著趙松茂寫好的預報廣播稿向廣播站奔去,行走在途中(19點58分)第壹次大地震發生了,廣播站被震壞了播不出去。
龍陵地震辦對這次大地震做了長中短期預報,基本上是成功的。因此受到國務院辦公廳的通報表揚,辦公室受到中央慰問團團長、副總理吳桂賢的親切慰問。
(三)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地震1976年8月16日、22日和23日松潘、平武發生7.2級、6.7級和7.2級地震,震前地震部門作了預報,政府采取了防禦對策和措施,減少了損失。
1975年11月20日至25日,四川省召開地震趨勢會商會議,提出“1976年上半年松潘、茂汶地區存在發生6級左右地震的危險”。1976年1月,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議肯定了上述意見。2月,國家地震局在《關於1976地震趨勢的意見》中,指出“在川、青、甘交界壹帶存在發生較強地震的背景下,尤為值得註意的地段是川北的松潘至茂汶壹帶”,並將其列為全國第二重點加強監視的危險區。
1976年6月12日,省地震部門向國家地震局、四川省計委、四川省軍區呈報了《關於我省近期震情報告》,提出了“近1~2月內,我省龍門山斷裂帶中南段,即茂汶、川北—寶興、天全、蘆山壹帶可能發生6級地震”的意見。6月14日,省地震部門召開了緊急會商會議,發出了《地震簡報》第二期,提出了龍門山斷裂帶中南段,茂汶、北川至康定在1~2個月內,特別是6月下旬要註意,可能發生6.0級左右地震的預報意見。當時提出,主要註意兩個地區:壹是茂汶、北川、汶川壹帶,二是天全、瀘定壹帶。第2期地震簡報發出後,中***四川省委和國家地震局對此非常重視。6月22日,成都召開了南北地震帶中段近期地震趨勢會商會議,認真分析和研究了各種異常資料,進壹步提出了近1~2個月內(8月底以前)龍門山斷裂帶中南段有發生6.0級或6.0級以上地震的危險。中***四川省委根據省地震部門的匯報和會商中壹些同誌認為有7.0級以上地震的意見,在川委發(1976)30號緊急通知中明確提出“我省龍門山斷裂中南段近期可能發生7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對測、報、防、抗、救作出部署,要求阿壩、綿陽、溫江、雅安、甘孜等地、市、州及有關各縣加強黨對防震工作的領導,紮紮實實地做好本地區的防震工作。
1976年7月31日、8月5至6日,四川省地震部門連續召開了專群結合的震情會商會,對專業臺站和群眾測報資料、宏觀異常等進行了分析,並於8月2日、7日接連發出《地震簡報》第五、六期,指出在8月份,特別是8月13日、17日、22日前後,在龍門山斷裂中南段,茂汝、北川或康定、瀘定壹帶可能發生6.0級或6.0級以上甚至7.0級左右地震。中***四川省委立即指示四川省防震指揮部和四川省地震辦公室於8月12日淩晨緊急電告綿陽、阿壩、溫江、成都等地、市、州和各地震臺站,並轉地震危險區各縣,自8月12日淩晨起進入臨震戒備狀態,要求做好人畜轉移,郵電、交通、物資、衛生等部門及有關部隊做好應急準備,壹旦地震發生,立即奔赴災區進行抗震救災。
這次地震預報的成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減少了人員傷亡,3次地震僅造成38人死亡,重傷150余人,傷600余人。若無預報和預防,人員傷亡數將是數倍或更多。在壹定程度上消除和緩解了唐山地震的負面效應,取得了人們和社會對地震科技人員和防震減災工作的理解和信任,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友人的贊揚和高度評價,為國家爭得了光彩和榮譽,推進了國際的學術交流,先後接待了日本、美國等14個國家的地震代表團21批次。培養鍛煉了壹支地震科技隊伍,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四川省科學大會獎、四川省科技成果壹等獎和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壹等獎。
(四)1976年11月7日四川涼山州鹽源縣強震1976年11月7日,四川涼山州鹽源縣發生6.7級強震。同年12月13日,在原震區附近又發生了6.4級地震。本次地震的成功預報,為地震預報提供了很好的實例。
鹽源—寧蒗地區中強地震與龍門山地震帶北段松潘和南端康定地區強震的對應關系、地殼垂直形變長趨勢異常、地電阻率趨勢性異常、理塘毛埡溫泉趨勢性異常等異常綜合分析研究,在1976年9月中旬,四川省地震局召開的川西南地區震情會商會議上正式提出:1976年冬天年底以前,川滇兩省相鄰鹽源、寧蒗壹帶地區,有可能發生5.0~6.0級地震,應認真註意監視。
在短期預測意見提出後不久,趨勢性異常即開始出現轉折,並不斷加速上升。地磁低點位移預示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已不遠了。接著11月1日和2日又先後出現了西昌臺水氡突跳和地磁日變形畸變的突出臨震前兆異常。認為時機已到,立即組織地震綜合分析預報組會商,經分析研究討論,提出川滇兩省相鄰鹽源與寧蒗壹帶地區,在11月10日以前最晚15日,有可能發生5.0~6.0級地震的臨震預測意見,並立即上報了四川省地震局。
1976年10月7日,地磁普遍出現低點位移。出現的臺站有四川西昌、米易、攀枝花、馬邊、康定、道孚、甘孜、郫縣、馬爾康、松潘10個臺和雲南的下關、昆明、思茅、通海4個臺及甘肅蘭州、天水2個臺***計16個地磁臺。其中多數臺在14點出現,4個臺出現在15點和13點時間。
四川省地震局接到會商意見後非常重視,省地震局領導指示,通知西昌地震中心站和涼山州地震辦公室,要他們認真做好監視,並立即向州領導匯報,註意加強預防。11月7日鹽源地區就發生了6.7級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