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萬年前,境內已有古人居住,屬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文化,在汾河東岸的永合村、紅崖堡村壹帶有考古發現。
傳說顓頊畫九州,霍為冀州之地,以東有霍太山而得名。
夏、商時,霍仍為冀州之地。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弟叔處於霍,稱為霍國。
因境內有彘水,故又名彘。
都城在今汾河西岸白龍鎮陳村壹帶。
春秋時期,晉獻公於公元前661年率軍滅霍,霍哀公奔齊。
霍地由此歸晉,稱為霍邑。
戰國時,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霍邑先屬魏,後屬韓。
韓將馮亭以上黨降趙,霍又屬趙。
公元前221年,秦統壹全國,分天下為36郡,霍邑屬河東郡。
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年),設彘縣,仍屬河東郡。
王莽建國四年(12年)改彘縣為黃城。
東漢陽嘉三年(134年)改黃城為永安,轄汾西、趙城。
永安縣治建於霍國故都之地,即今霍州市白龍鎮陳村。
三國魏正始三年(242年),移縣治於趙城仇池壁。
魏正始八年(247年),劃河東之汾北10縣為平陽郡,永安屬之。
北魏建義元年(528年),置永安郡,轄永安縣、楊縣。
郡治設永安城。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汾州,永安屬之。
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汾州為呂州,改永安為霍邑。
大業三年(607年)罷邑州,霍邑屬晉州。
大業十三年(617年),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
隋將宋老生率軍3萬守霍邑。
霍邑之戰,宋老生兵敗身亡,唐兵長驅直入,攻陷隋都長安。
隋恭帝元年(617年)置霍山郡,轄霍邑、趙城、汾西、靈石4縣。
唐武德元年(618元),改霍山郡為呂州。
貞觀十七年(643年)州罷,以霍邑縣復歸晉州,霍邑屬之。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改晉州為平陽府,霍邑屬之。
金貞佑三年(1215年),置霍州,領霍邑、趙城、汾西、靈石4縣。
元改平陽府為平陽路,後又改稱晉寧路,霍州屬之。
霍州下領霍邑、趙城、靈石3縣。
元貞三年(1297年)復立霍州,統管霍邑、趙城、汾西、靈石、嶽陽5縣。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霍州升為直隸州,領趙城、靈石2縣。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又增轄汾西縣。
民國元年(1912年)改霍州為霍縣,隸屬河東道。
解放初期仍為霍縣。
1958年與汾西縣合並為霍汾縣。
1961年與汾西縣分開,復稱霍縣。
1990年,撤縣建霍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