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揮發油,主要成分有黃酮苷、酚類、氨基酸等。全草入藥,東南各省稱“劉寄奴”或稱“南劉寄奴”,有活血、通經、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消食之效,民間用於治療腸、胃及婦疾患,亦用於治血絲蟲病,還可代茶泡飲作清涼解熱藥。
生境分布
生於山坡、路旁、曠野草叢中及林緣、溝谷邊、溪河邊。全市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除去雜質,洗凈,鮮用或曬幹。
性味歸經辛、苦,平。
功能主治清暑利濕,活血行瘀,通經止痛。用於中暑,頭痛,腸炎,痢疾,經閉腹痛,風濕疼痛,跌打損傷;外用治創傷出血,乳腺炎。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或幹品研粉敷患處。
註意孕婦忌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1.蛇傷:鮮葉適量、白糖少許,搗爛,外敷患處(東阪·巫太雲);或鮮根適量,搗爛,外敷患處(甲柄·鐘首盛)。
2.爛腳:鮮葉、魚腥草各適量,搗爛,外敷患處(東阪·巫太雲)。
3.疔瘡癤腫:鮮嫩葉適量,嚼爛,外敷患處,有拔膿消腫的作用(東阪·巫聲來)。
4.外傷出血:鮮葉適量,嚼爛,外敷患處(東阪·巫太雲,橋下·雷河,三房·鐘秀龍)。主治方藥用法第壹方 消化不良,疳積。 鮮奇蒿30~60克。 水煎服,每日2劑,連服3~5天。 第二方絲蟲病、象皮腿。 奇蒿根120克。 水煎服。 第三方扭挫傷腫痛。 鮮奇蒿30克,米酒適量。 酒水各半煎,或搗爛絞汁,沖熱酒服。 第四方經閉腹痛。 奇蒿30克,紅糖30克。 水煎去渣,沖人紅糖,加適量米酒服。 第五方外傷出血。 奇蒿適量。 烘幹,研細末,幹灑傷口;或用鮮葉,搗爛外敷傷口。 第六方急性乳腺炎初起。 奇蒿30~60克。 水煎服,每日1劑。 第七方產後惡露不盡。 奇蒿30克,桃仁6克,大血藤30克,益母草20克,紅糖15克。 水煎,加紅糖,分2次服。 第八方夏季受熱口渴。 奇蒿30克,麥冬15克。 水煎服。 第九方急性尿路感染。 奇蒿30克,竹茹20克,車前草30克。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