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劇經典唱段有《賣餛飩》、《賣桃子》、《賣湯團》、《賣花帶》、《賣草囤》、《賣水餃》、《賣排骨》、《摘毛桃》、《摘菜心》、《摘石榴》、《借汗巾》、《借披風》、《借黃糠》、《盤陀山燒香》、《牙痕記》、《燒骨記》、《咬舌記》、《灰闌記》、《藍衫記》等。
代表劇目有傳統戲《雙推磨》、《庵堂認母》、《庵堂相會》、《孟麗君》、《珍珠塔》、《雙珠鳳》和現代戲《紅花曲》、《海島女民兵》等。
錫劇原稱常錫文戲,武進是錫劇的故鄉。錫劇是由武進、無錫壹帶的東鄉小調經過曲藝灘簧階段發展而成的漢族戲曲劇劇種之壹。其後又陸續吸收了江南民間“采茶燈”的舞蹈,辛亥革命前後搬上舞臺。
錫劇曲調:錫劇的主要曲調為“簧調”,後又創造了壹些新腔,增加了板式變化,尤其是“大陸調”從單壹曲調成為變化豐富的腔類。此外,錫劇還吸收了江南大量傳統民間音樂,改編了“南方調”、“陳調”、“新金陵塔調”、“柴調”等。
1、簧調是江南山歌融合蘇州彈詞曲調發展而成的,旋律優美流暢,長於抒情。有老簧調、簧調慢板、老旦反弓調等十多種板式。
2、大陸調是錫劇第二主要唱腔,源於武林班的“大鑼板”(也稱“大陸板”),開始僅上下兩句,後仿簧調曲式結構,創造了“清板”。
3、南方調原為“南方歌劇”的主要唱腔。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上海壹度出現多種類型的“南方歌劇”,主要在遊樂場演出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錫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