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谷(1632-1717年),名翚,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因晚年主持繪制《南巡圖》,康熙帝賜書“山水清暉”,又自號清暉山人。為清初著名山水畫家,虞山畫派創始人。出生在常熟四代書畫世家,自幼喜畫山水,童年師從常熟山水畫家張坷,專仿黃公望畫。清順治八年(1651年),太倉名畫家王鑒在常熟見到二十歲的王石谷所畫山水扇面,極為贊賞,收其為弟子,領回太倉悉心指導其臨寫書法及歷代畫跡稿本。 後王鑒外行,又將其引薦給太倉名畫家王時敏作弟子。王時敏帶王石谷遊歷山川,並將已藏和各地藏家的宋元名家秘本供其博覽臨摹。在“二王”的指授下,王石谷畫技大進,功力漸深;四十歲後展示出個人獨特畫風;五十歲後,取南北二宗百家之長冶為壹爐,技法豐富精湛,成為畫界公認的巨擘,被尊為全國壹代“畫聖”、“百年以來第壹人”(清周亮工贊語)。後人將其與王鑒、王時敏、王原祁合稱“四王”,合吳歷、惲壽平為“清六家”。
王石谷最被人稱道的是六十歲時主持繪制的《南巡圖》。康熙帝為頌揚自己六下江南之政績,頌詔天下征求畫手,繪制《南巡圖》。王石谷經禦史宋駿業、宰相工炎、戶部左侍郎王原祁保薦,帶其弟子楊晉應詔入宮,費時二年主持繪成巨幅宏篇《南巡圖》。該圖***十二大卷,卷卷以康熙帝形象為中心,再現康熙南巡盛況,畫面自京永定門始,至紹興大禹廟再經金陵回京,廣泛反映了當時的城鄉山川風光和社會生活。該畫十二卷草圖,全部構思和樹石的繪制皆出自王石谷本人之手(人物、動物、屋宇等由其弟子楊晉等合繪)。該圖是王石谷的代表作,其場面浩大,內容豐富,技法多變,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康熙在事後曾禦筆賜王“山水清暉”四字。
王石谷還畫有《北征扈從圖》和《北征圖》,反映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定由沙俄支持的準噶爾貴族葛爾丹叛亂的事件。康熙新征葛爾丹時,出發前肖像畫家禹之鼎為扈從官員張文質畫戎裝像,王石谷補畫山水為背景;後內閣學士宋大業奉命督動糧,王石谷為此作《北征圖》。
王石谷六十七歲時,辭康熙授官,離京歸常熟,王公貴族為之設宴餞行,禹之鼎特繪《石谷先生騎牛還山圖》贈別,回常熟後,作畫不輟,直至逝世。其傳世精品有《斷崖雲氣圖》、《芳洲圖》、《仿王蒙秋山草堂圖》,分別藏上海、常熟、北京故宮博物館。論著有《清暉畫跋》、《清暉贈言》、《清暉閣贈貽尺牘》等。
王石谷畫風影響巨大,弟子宗學者極多,形成著名的虞山畫派,其次子王疇,曾孫王玖亦善畫。
其墓本在北門外山麓,後遷至南麓程家橋今址,為三冢墓。墓坐北面南,昭(左)穴為其子處伯墓,穆(右)穴為其孫邦憲墓。正中為王石谷墓,前後各豎壹碑,後碑為乾隆九年其孫所立,前碑為宣統時其八世孫增立,上刻翁同龢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書“清畫聖王石谷先生墓”。墓封土直徑3.1米,高1.2米,有羅城、拜臺、墓門等,墓域占地457平方米,墓道長20多米,有近年重建單間沖天式石坊壹座,上鐫“清畫聖王石谷先生墓道”。
其祠在北門大街,現存三間七架梁硬山頂式房屋壹所,另存磚木結構三間長方亭壹座,中嵌《石谷先生還山圖》石刻。現該祠正在修整。
曾 樸 墓
在虞山寶巖灣大鵬山坡,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曾樸(1872—1935年),生於常熟城內官僚地主家族,近代著名小說家,翻譯家。字孟樸,又字小木、籀齋,號銘珊,題筆名“東亞病夫”,借以引起國人療救中國的註意。曾樸為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舉人,不滿科舉制度,迫於老父嚴命,次年,勉強北上應會試,入場後故意弄汙試卷,題詩拂袖而去。後其父為其在京捐官內閣中書,供職於京,文名著於內閣。1894年,曾樸抱著“曠世救國”的心願,因嫌英文只足為通商貿易之用,而法文卻是外交折沖必要的文字,與友人張鴻同入同文館學習法文。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赴上海籌辦實業,與譚嗣同、林旭、唐才常、楊深秀過從甚密,暢言維新,籌措變法活動,致使實業之念全消。翌年戊戌變法失敗,維新派六君子被殺,曾樸因正好歸鄉辦理其父墓葬事不在京都,未被牽連。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常熟名士沈鵬上疏劾三兇(李蓮英、剛毅、榮祿),曾樸參與其事,在家鄉與之有書信往來。事敗,沈入獄,曾樸為之設法張羅,使其少受獄中苦楚。後沈氏遇赦出獄,已成瘋子,曾樸仍為之維持生計,直至沈氏死。
光緒三十年(1904年),和邑人丁芝孫、徐念慈在上海創辦小說林社,發行創作小說和西洋小說譯本。同年,接金松岑原作六卷,開始續撰《孽海花》。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小說林社發行《小說林月刊》,曾樸為主要撰稿人。此年當清廷將殘殺秋瑾的浙江巡撫張曾揚調任江蘇主政時,曾樸帶頭發起驅張運動,迫使清廷收回成命,改調張赴陜西。
宣統元年(1909年),如兩江總督端方府為幕僚,民國初參加***和黨,選為江蘇省議員,曾任省官產處長,財政廳長,政務廳長。1927年,與長子曾虛白在上海創建真善美書店,發行《真善美》雜誌。自此直至1931年《真善美》停刊,除續寫《孽海花》及創作《魯男子》和詩文外,主要精力用以翻譯法國雨果、左拉、莫裏哀、福樓拜的小說、詩、劇本及有關法國雨果、大仲馬、巴爾紮克、喬治.桑、梅裏美等代表作品作了系統介紹。1930年,在上海與著名小說家郁達夫初識,暢談《孽海花》及法國浪漫主義文學。
1931年《真善美》停辦,書店閉歇後返裏,居常熟虛廓園,種花為遣,直至1935年病逝。
曾樸主要著作有《孽海花》、《魯男子》、《補後漢書藝文誌》壹卷、《補後漢書藝文誌考證》十卷、《病夫日記》等。其中長篇小說《孽海花》鼓吹反封建專制,同情民主革命,被學界公認為晚清西大譴責小說中成就最高的壹部,是我國近代第壹部以同情的態度來描寫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小說。
其墓與父刑部郎中曾之撰之墓為二冢墓穴,曾樸墓位於昭(左)位。地355平方米,封土直徑3米,高1.5米,墓道長約10米。冢前豎“東亞病夫曾公孟樸之幕”碑壹通,系1980年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