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秦末,楚漢相爭,韓信命李左車詐降項羽,誆項羽進兵。在九裏山十面埋伏,將項羽困於垓下。項羽突圍不出,又聽得四面楚歌,疑楚軍盡已降漢,在營中與虞姬飲酒作別。
二、故事重現《霸王別姬》也是壹部由張愛玲寫的短篇歷史小說。
該小說以虞姬為主線,通過人物的語言行為,揭示了虞姬的心理發展歷程,為虞姬最後的自刎巧妙地做了鋪陳。
虞姬為秦朝末年的著名女性人物之壹 ,人稱“虞美人”。相傳容顏傾城,才藝並重,舞姿美艷。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壹直陪伴在項羽身邊。
亥下之戰,項羽戰敗回營,漢軍圍困數重,到了晚上,聞漢軍四面大營皆有楚歌聲,項羽大驚:“難道漢軍已占了楚地麽?為何楚人這麽多呢?”滿懷愁緒之下,他起身在帳中飲酒。
項羽有位很寵愛的妃子,叫虞姬,經常跟著他;有壹匹駿馬,名字叫烏騅,經常騎乘。酒過三巡,項羽感慨良多。
作歌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 [zhuī] 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的力量能拔起大山啊,我的氣概能壓倒當世,時勢不利啊,烏騅也不再飛馳,烏騅不再飛馳啊!我該拿它怎麽辦?虞姬啊虞姬啊,我該拿妳怎麽辦!)歌唱了數闋。
虞姬和道:“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漢兵已經得到了楚地,四面都是楚歌聲,大王的意氣已經盡了,我靠什麽活在世上呢?歌罷,虞姬淒然自刎,項羽也流下熱淚。左右都不敢擡頭看他,這就是歷史上的“霸王別姬”(四面楚歌這個計策,成功地擾亂了項羽的心,使他做出了突圍的決定)。
楚漢爭霸進行到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局面上已經非常被動的西楚霸王項羽率軍放棄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城父集),逃至垓下(今安徽靈璧),漢軍迅速跟上,將10萬楚軍包圍於垓下。漢軍此時連戰連捷,士氣正盛,欲壹舉消滅楚軍,平定天下。
反觀楚軍,兵少食盡,屢戰不勝,勝負的結果似乎不難預料了。壹夜,項羽宿於大賬,忽聞周圍楚歌四起。
於是,項羽說出了那句歷史上著名的話:“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史記·項羽本紀》)悲傷之余,曾經威震天下、戰無不勝的壹代軍神只能無奈地唱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就這樣唱了好幾遍,壹直陪伴在他身邊的美人虞姬也以悲歌相和。
聽完美人淒涼的歌聲,項羽痛哭壹場,遂翻身上馬,率麾下壯士八百余人殺出重圍,向南跑去,不久後自刎於烏江岸邊。而那位美人虞姬,也從此再無音訊,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