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龍顏碑和爨寶子碑的區別如下:
《爨龍顏碑》比《爨寶子碑》更自然壹些,字勢更有了些變化。《爨寶子碑》結體為楷勢,筆畫含隸意,《爨龍顏碑》結體內緊外松,筆畫峻厚多變。
《爨寶子碑》與《爨龍顏碑》合稱”爨碑“,也稱”二爨“,是南碑瑰寶。不僅具有重要的史價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小爨即《爨寶子碑》主要記載了的是爨部族的壹個叫爨寶子的首領的生平。聽說這塊碑原先是壹農戶家用來做磨豆腐的壓板,鹹豐二年,被曲靖知府發現豆腐上有字跡,派人找到賣豆腐之人,才將碑石運回府中精心保護。
大爨即《爨龍顏碑》,於1827年由金石學家、雲貴總督阮元在貞元堡荒丘之上發現,碑文主要記載的是爨氏家族的淵源,也是壹方具研究雲南地方史特別是研究爨氏部族史的重要文物。大爨曾被當地老百姓神化,傳說以前家裏有人重病時,就偷偷敲壹點石碑的邊角沙石,回家煎水治病。
這兩塊碑,字體怪異,非隸非楷,但在書法史上地位極高,而且都和壹個字有關,這個字就是“爨”字。
“爨”(拼音:cuàn),本義指燒火做飯。與這個意思相關的,都可說做“爨”,如古代稱廚房為“爨室”,煮飯的大鍋叫“爨鑊”。“爨”也用作姓氏,比如在這兩塊帶“爨”字的書法碑刻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