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無論是在中文還是英文語境裏,“特效”(Special Effects)壹詞都是這麽稀裏糊塗用的;甚至在我們所看過的老外專業影評人那裏,也有很多指代不明的情況。可實際上,在電影制作術語中,“特效” (Special Effects,簡稱SFX或FX,還有叫SPFX的)與“視覺特效”(Visual Effects,也有用Special Visual Effects的,簡稱VFX)、“電腦特效畫面”(CGI)雖然有所聯系,但還是有各自嚴格界定的,不能混用。
在當代電影的語境裏,“特效”壹詞所涵蓋的範圍越來越大了,幾乎包括除真人實景拍攝之外的所有元素。壹般來說,它又包括兩部分:“現場特效”和“視覺特效”。前者在英文中表述為mechanical effect s(機械效果)、physical effects(物理效果)或practical effects(實際效果),後者的英文表述為visual effects或者optical effects。兩者的主要區別為:壹,前者是與電影的實際拍攝同期的,而且多在拍攝現場完成(所以稱之為“現場特效”),後者則多是在現場拍攝結束之後的後期制作中完成;二,前者的工作對象和“正常拍攝”沒有區別,都是真實存在的人或物件,後者則是通過對已有膠片畫面的加工、或者用攝像機以外的視頻處理設備(如電腦)來產生新的畫面。
此外,“現場特效”也應與“特技”(Stunt)區分開來的,二者雖然都有人的參與,但前者主要作用對象是物,如各種爆炸、崩塌、彈坑、煙霧、降雪、洪水等效果;而後者是要靠“人”(也就是俗稱的“替身”)親自實施的效果,如追車、墜樓、著火、跳水、翻滾、挨打等。在IMDB的電影資料分類中,與“視覺特效”(Visual Effects)平級的是special effects,其實指的只是電影制作意義上的“特效”中的“現場特效”(practical effects)部分。
現在人氣超旺的“電腦動畫”,其實只是“視覺特效”中的壹部分,進而只是整部電影“特效”的壹小部分。在電腦發明之前,“視覺特效”主要通過對膠片和播放設施做手腳來達成,包括直接在膠片上作畫或者重新剪接膠片等“原始手法”,影迷們熟悉的《如來神掌》和梅裏愛的《月球旅行記》都是這方面的代表,許多技巧到今天仍在適用,例如“停格動畫”(stop-motion animation)和“後投影”(rear-projection)。電腦作為視覺特效先鋒的興起,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最早是2D應用,後來因為電腦處理能力的突飛猛進,如今CGI已經成為處理3D靜止畫面或者動畫的中堅力量了。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依靠電腦三維動畫為主的“視覺特效”主宰了近年來“好萊塢大片”的畫面,相對傳統壹些的“現場特效”和“特技”仍然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別是在大型動作場景中,它們有著純電腦特效難以替代的優點。.....
本文摘自新浪博客:北京數字影視學院 的變形金剛”中的特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