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壹詞,起源於出現在歐洲。
”毒品“壹詞是人們在認識到鴉片等麻醉藥物的危害之後才開始使用的。在中國,大約壹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開始使用“毒 品“壹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才逐漸流行起來。
據查,現代漢語中的“毒品”是“舶來品”。作為漢語 復合名詞, “毒品”壹詞是“毒物”之“毒”和“藥 品”之“品”的結合。
最初的“毒品”是指用來註射的麻醉藥劑,英語中的
“drugs”原本並無“毒物”的含義,也不能用來吸食。
後來,由於這類藥劑具有使人產生藥物依賴而導致大量濫用,進而危害人體並引發犯罪,這樣,歐洲的壹些國家才
把這種“吸食麻醉品”的行為視為”吸毒“,從而使“毒
品”壹詞形成並具有了現代的含義。因此,作為壹個社會用語,“毒品”壹詞至今最多不過二三百年的歷史。
擴展資料
我國《刑法》第357條明確規定:“本法所稱的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我國的毒品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鴉片——俗稱大煙、煙土,也叫阿片、阿芙蓉。新鮮的生鴉片為膏狀,有類似氨味或陳舊尿味,味苦。經加工後的熟鴉片為金黃色或棕色的塊狀體,味略次於生鴉片。
嗎啡——從鴉片中分離出來的壹種生物堿,在鴉片中含量10%左右。其為無色或白色結晶粉末,具有特殊的氣味,形狀似細咖啡粒。
海洛因——由嗎啡與醋酸酐經化學作用而生成的壹種衍生物。不同純度的海洛因外觀也不同,壹般呈灰白粉未狀或壓成塊狀,略有醋味。
杜冷丁——即鹽酸哌替啶,為白色結晶粉末,味微苦,無臭。
甲基苯丙胺(冰毒)——又稱去氧麻黃素,壹般為白色結晶狀。
搖頭丸——又稱瘋藥、狂歡丸、狂喜丸等,是苯丙胺類興奮劑的衍生物,主要成分為二亞甲基雙氧苯丙胺,通常為丸劑、片劑,形狀多種多樣,五顏六色,圖案繁多。
氯胺酮——俗稱K粉,是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易溶於水,屬國家管制的壹種精神藥物。
大麻——粗制的大麻毒品含量有葉、花、莖即種子,有草腥味、略感麻性。
百度百科-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