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之不恭的意思是: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壹、成語出處
出處: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二、古籍裏成語的使用
1、宋朝姚勉《回上高項宰謝文筆峰記》:“雖覺過豐,然尊者之賜,卻之不恭。”
2、明朝蘭陵笑笑生《金瓶梅》七二回:“如何又蒙大人賜將禮來?使我老身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3、清朝周祥鈺《鼎峙春秋》六本六:“踵成厚貶,使老身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三、近反義詞及拼音
1、近義詞:盛情難卻、受之有愧。
2、反義詞:置之不理
3、拼音:què zhī bù gōng。
四、成語寓意
尊貴的人送東西給妳,而妳先考慮這些東西是否合於義,想好之後才接受,這是不恭敬的。贈送禮物是壹種感情交流的形式,所送的禮物就是物化了的感情,是感情的寄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禮節,被譽為禮儀之邦。
逢年過節或喜慶場合,人們總會禮尚往來互贈禮物,聯絡彼此感情。收禮、送禮都是學問,最重要的是要讓收禮者感受到送禮者的誠意,而非禮物。對他人真情相送的禮物要愉快地接受,並表示感謝。
關於用卻之不恭造句
1、他請我去參觀他的個人畫展,我對繪畫不感興趣,可卻之不恭,最後還是去了。
2、妳把這麽貴重的東西給我,我真是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3、我大喜若狂的將壹箱子寶貝攬到懷裏,嘿嘿笑道:“謝謝!謝謝!那我就卻之不恭啦!”
4、淩天壹面生沈著,盡顯穩練,向眾人拱手道:“既然大家這麽看得起我淩天壹,那我就卻之不恭了,我看我們這個聯盟幹脆就叫軒轅盟好了。”
5、可孫老板拳拳盛意,卻之不恭,那麽就恭敬不如從命,我等不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