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這樣,雖然史書習慣大篇幅記載內戰,但古代的中國在對外作戰絕非外行。
就拿“內戰內行”的三國時期為例,今天明離子不講魏蜀吳之間的攻伐,就用三國對外戰爭來說明古代中國對外戰爭並不外行。
平定鮮卑
鮮卑從東漢中期代替匈奴成了中原在北方最大的敵人。曹操統壹北方時,鮮卑人軻比能也將鮮卑從長久的分裂中完成了統壹,於是他開始趁華夏分裂之際,進犯中原。
然而強大的魏軍讓稱霸草原的鮮卑人吃到了苦頭,屢次被曹彰和梁習等擊退。
我大魏國從來相信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公元218年,曹彰帶領田豫進攻鮮卑,大破軻比能的軍隊。
曹丕登基稱帝後,命田豫為烏丸校尉,這位在三國演義裏沒有什麽出場率的名將,卻有著不亞於張遼等人的軍事才能,只不過田豫將其發揮到了對鮮卑的戰爭。
田豫利用鮮卑內部不穩,挑撥離間,又配合軍事行動,深入鮮卑內地,只殺得鮮卑人聞風喪膽,他的名字成了軻比能的噩夢。
諸葛亮出岐山時,曾聯系軻比能,***同進攻魏國,未能如願,但從此引起了魏國的註意力。
幽州刺史王雄認為,鮮卑之所以能夠如此統壹,也就是軻比能的作用,於是派出刺客,成功刺殺軻比能,從此鮮卑混亂,壹蹶不振。
攻滅烏桓
烏桓也是北方壹支強悍的馬上民族,袁紹曾借烏桓之兵滅掉公孫瓚。
官渡之戰後,袁紹軍大敗,其子袁尚帶領余部投靠烏桓,從此烏桓實力大增,世稱“以雄百蠻”。
在郭嘉的謀劃與鼓勵下,曹操遠征烏桓,率張遼、徐晃、張郃等人,領虎豹騎,以遠征勞頓之師,壹舉攻破烏桓大軍,烏桓頭領蹋頓更是被張遼斬於馬下,烏桓群龍無首,全部投降。
曹操將烏桓精銳收歸魏軍,烏桓舉族被漢人同化,漸漸的世間再無烏桓。
平定羌族
東漢變亂,涼州與關中成了羌人和漢人軍閥的勢力天下。
這些軍閥中,就有馬超家族和韓遂勢力。
也就是說,取天下,必要過了涼州軍閥和羌人這壹關。
曹操在擊潰馬家之後,取得了關中和涼州的統治權,但與此同時,也開始了與羌人的正面交鋒。
夏侯淵在平定馬超、韓遂的戰爭中立下大功,被曹操命為西北軍事總管。
於是,夏侯淵趁勝追擊,以輕騎忽然殺到羌人總部,大破羌族。
曹操因此稱夏侯淵為“虎步關右”。
夏侯淵在定軍山戰敗身死,曹真接替其職位,與公元221年率軍壹舉攻破西北諸胡聯軍,斬首五萬,俘獲十余萬,牛羊馬匹不計其數。
從此,羌人臣服中原,不敢造次。
平定南匈奴
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匈奴。漢室以南匈奴為屏障,對抗北匈奴。
然而,隨著漢朝的分裂,南匈奴也開始有了不軌之心,組建起壹支軍隊,成為逐鹿中原的壹支勢力,企圖在亂世中分壹杯羹。
然而,袁紹、曹操的軍隊卻不給他機會,屢屢挫敗南匈奴的雄起之心。
所以,南匈奴從正面軍事行動,變成了流動作戰,打家劫舍,蔡文姬就是在此時被匈奴人劫走的。
單於於夫羅死後,其弟呼廚泉即任南匈奴單於,歸順曹魏,在漢獻帝遷都洛陽和許昌時,南匈奴的部隊都是天子護衛中的壹支。
然而,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老曹生性多疑,容不得這個反復無常的南匈奴在自己身邊長久。
曹操任命梁習為並州刺史。這位梁刺史十分不簡單,壹系列的懷柔漢化政策,讓馬上民族的南匈奴開始種莊稼,讓南匈奴的部將入朝為官。
南匈奴這頭北方惡狼,楞是讓梁習治理成了小綿羊,這就是本事。
但老曹還是不放心,於是在南匈奴單於入朝拜見的時候,將其軟禁在鄴城,然後把群龍無首的南匈奴分成了五塊,繼續漢化懷柔。
所以,整個三國,南匈奴再沒有掀起壹點風浪,但由於其建制還在,所以到了晉朝,成了五胡亂華時的壹支力量。
老曹要是知道,估計就不止軟禁單於那麽簡單了。
重創高句麗
東北的高句麗也向趁著東漢分裂來倒個亂,想趁亂拿下漢四郡和遼東。
公孫氏用軍事行動告訴高句麗這個想法很危險,輕而易舉的把進犯的部隊打回了老家。
三國時期的軍閥都是那種妳敢進犯我壹下,我就得幹掉妳的思想,公孫氏也不例外。
公元209年,公孫康出兵殺進高句麗都城,將其都城焚毀,又出兵漢四郡南部,將如今韓國人的祖宗韓濊思密達趕到更遠的地方,並在此設立帶方郡。
司馬懿北伐,聯合高句麗滅掉了公孫氏這個眼中釘,高句麗人天真的認為,自己就要稱霸東北了。
然而,他的對手換成了比公孫康還要強悍的魏軍。
魏將毌丘儉迎戰高句麗名將東川王,結果不言而喻,高句麗損兵數萬,龜縮都城丸都城。
毋丘儉看了看這個被高句麗稱為永遠攻不破的丸都城,發現可以用聲東擊西之策,軍隊用繩索從西北陡峭之處入城,高句麗都城再次淪陷在華夏軍隊手裏。
毋丘儉乘勝追擊,壹直打到了今天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創造了漢人軍隊進取東北方的最遠記錄。
高句麗偷雞不成蝕把米,不但沒能占領地盤,自己的地盤都讓魏國占去了大部分。
平定南中
這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沒錯,演義裏諸葛亮“七擒孟獲”就是發生在這次軍事行動中,但其真實性卻值得推敲,因為實際攻打孟獲的另有其人。
但和我們的認知不壹樣的是,南中的最大敵人並不是孟獲,而是雍闿,他鼓動鼓動牂牁太守朱褒、夷人首領高定,以及首領孟獲壹起向蜀漢發難,蜀漢有三面受敵之危險。
諸葛亮臨危不懼,先與東吳改善關系,而後帶兵兩萬余人,率馬忠、李恢等,分兵三路,進軍南中。
諸葛自己出兵很快平定高定,馬忠很快攻下朱褒,唯獨李恢受阻,被孟獲軍隊圍攻。
假裝投降的不是孟獲,而是李恢,身為南中人的李恢詐降,而後趁敵人松懈之際,壹舉挫敗孟獲主力。
三路大軍終於會師滇池,南中平定。
蜀漢開始了對南中漢化懷柔工作,此後的南中不僅成了諸葛北伐時重要的糧草供應地,此處的人民更是將諸葛亮視為神人。
值得提壹句,諸葛亮在三國時期立下的規矩,成了這裏少數民族亙古不變的鐵律。
近代時期,壹支英國殖民擅自進入我國西南邊境內,企圖盜取文物。
地方少數民族用弓箭長矛等原始武器,阻止了荷槍實彈的英國盜墓者侵犯邊境。
當被問起這些淳樸的邊民為何這樣做時,山民回答道:
“這是諸葛亮教導我們的,要為中國鎮守邊境。”
也許諸葛亮並沒有小說中那麽厲害,但在西南少數民族人民的心中,他就是神。
平定山越
對於對外戰爭,東吳碧眼兒孫權也不閑著。
但是,這次,真的是漢民族先動的手。
山越,本是秦漢時期百越族,但因平原被漢人占據,百越遷居山中,從此成了山越。
山越民族彪悍,是充當軍士的好材料,於是江東豪強展開了對山越壯丁的搶奪圍捕。
起初只是壹個賀齊,看上了山越兵源,漫山遍野的到處抓壯丁。
接下來我們熟悉的人物登場,丁奉、徐盛、呂蒙、陸遜等,都算抓山越壯丁的好手。
對於山越,東吳采取的是“壯者充軍,羸者編戶”政策。
除了山越,東吳將軍呂岱平定了交趾,把當地土人豪強殺了個凈光,越南的獨立進程被孫權生生退後了近千年。
東吳將領衛溫又帶領數萬船隊,抵達臺灣,本想開墾寶島,但當時臺灣的氣候,讓衛溫未能如願,只好掠走三千男女返回大陸。
這就是三國的對外戰爭,壹個所謂“內戰內行”的時期,魏蜀吳三國對外戰爭都是壓倒性勝利,所以所謂的古代中國“外戰外行”的說法並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