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的第壹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但是許多人卻不知道,這首兒歌的作者是德國人克裏斯蒂安·安徒生,原名叫做“Den lille havfrue”(小美人魚), 後來被翻譯到中文時換了壹首詞。
鵝有著表現力極強的曲項,在詩歌中往往被用來形容悠揚的歌聲。在這首兒歌中,“鵝鵝鵝”則是直接用鵝的形象來比喻發出優美歌聲的小朋友,以此寓意表達兒童美好天性的展現和表現。“曲項向天歌”則是形容歌聲高亢、激昂,非常歡快。
除了簡單的歌詞表達外,“鵝鵝鵝”這三個字還蘊含著深入的文化內涵。在中國漢字中,“鵝”字的偏旁部首是“我”,意為自己,個人。這也意味著,盡管這首兒歌以動物為主題,但其實更帶有人性化的情感和思想引導。
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也常常會用到鵝。比如《紅樓夢》,賈雨村“幾只鵝”,就是他清貧、孜孜不倦的品德的表現。可見,在文學中,“鵝”與深厚的品性、優美的聲音有著緊密的聯系。
《鵝鵝鵝》沒有__的辭藻,沒有足以震撼內心的詞匯,它只有簡短、明快、易懂的歌詞。然而,這首童謠在不斷地演繹中,最終成了開啟孩子們美好壹天的精神奠基石。 它樸素的韻律節奏,是孩子們最容易接受的,也是最易使人沈浸其中的。
在音樂中,鵝的音高相對較高,它的復鳴特別適合童聲的鮮明表達,在合唱隊中是非常流行的歌曲。《鵝鵝鵝》以它輕快的旋律贏得了讀者、聽眾,它依靠著小朋友們天真、靈巧、簡單的情趣,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