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殿堂,基本平面是長方形,也有少量正方形,正圓形,很少單獨出現;
②亭,基本平面是正方、正圓、六角、八角等
形狀,可以獨立於群體之外;
③廊,主要作為各個單座建築間的聯系。殿堂或亭上下相疊就是樓閣或塔。早期還有壹種臺榭,中心為大夯土臺,沿臺建造多層房屋,但東漢以後即不再建造。殿堂的大小,正面以間數,側面
以檁(或椽)數區別。漢以前,間有奇數也有偶數,以後即全是奇數,到清代,正面以11間最大,3間最小,側面以13檁最大,5檁最小。間和檁的間距有若幹等級,內部柱網也有幾種定型的排列方式。正面側面間數相等,就可變為方殿,間也可以左右前後錯落排列,出現多種變體的殿堂平面。
二、按屋頂形式來分,可分為硬山建築、懸山建築、歇山建築、廡殿建築、攢尖建築五種形式。
在這最基本的建築形式中,廡殿又有單檐廡殿、重檐廡殿;歇山有單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歇山、大屋檐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懸山,常見者既有壹層,也有兩層樓房;攢尖建築則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圓形、單檐、重檐、多層檐等多種形式。
①硬山建築
為屋面僅有前後兩坡,左右兩側山墻與屋面相交,並將檁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墻內的建築。硬山建築是古建築中最普通的形式,無論住宅、園林、寺廟中都有大量的這類建築。
②懸山建築
屋面有前後兩坡,而且兩山屋面懸於山墻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築,稱為懸山(亦稱挑山)式建築。懸山建築稍間的檁木不是包砌在山墻之內,而是挑出山墻之外,挑出的部分稱為“出梢”,這是它區別於硬山的主要之點。
③廡殿建築
廡殿建築屋面有四大坡,前後坡屋面相交形成壹條正脊,兩山屋面與前後屋面相交形成四條垂脊,故廡殿又稱四阿殿、五脊殿。
廡殿建築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這種建築形式常用於宮殿、壇廟壹類皇家建築,是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最常采取的形式。如故宮午門、太和殿、乾清宮,太廟大戟門、享殿及其後殿,景山壽皇殿、壽皇門,明長陵棱恩殿等,都是廡殿式建築。在封建社會,廡殿建築實際上已經成為皇家建築之外,其它官府、衙屬、商埠、民宅等等,是絕不允許采用廡殿這種建築形式的。廡殿建築的這種特殊政治地位決定了它用材碩大、體量雄偉、裝飾華貴富麗,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④歇山建築
歇山建築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輕盈翹起,玲瓏精巧,氣勢非凡,它既有廡殿建築雄渾的氣勢,又有攢尖建築俏麗的風格。無論帝王宮闕、王公府邸、城垣敵樓、壇壝寺廟、古典園林及商埠鋪面等各類建築,都大量采用歇山這種建築形式,就連古今最有名的復合式建築,諸如黃鶴樓、滕王閣、故宮角樓等,也都是以歇山為主要形式組合而成的,足見歇山建築在中國古建築中的重要地位。
⑤ 攢尖建築
建築物的屋面在頂部交匯為壹點,形成尖頂,這種建築叫攢尖建築。攢尖建築在古建築中大量存在。古典園林中各種不同形式的亭子,如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圓亭等都屬攢尖建築。在宮殿、壇廟中也有大量的攢尖建築,如北京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北京國子監的辟雍,北海小西天的觀音殿,都是四角攢尖宮殿式建築。而天壇祈年殿、皇穹宇則是典型的圓形攢尖壇廟建築。在全國其它地方的壇廟園林中,也有大量攢尖建築。
三、按地區來分,可分為北方風格、西北風格、江南風格、嶺南風格、西南風格、藏族風格、蒙古族風格、維吾爾族風格***8種。
①北方風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龍江以南的廣大平原地區。組群方整規則,庭院較大,但尺度合宜;建築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頂曲線平緩;多用磚瓦,木結構用料較大,裝修比較簡單。總的風格是開朗大度。
②西北風格。集中在黃河以西至甘肅、寧夏的黃土高原地區。院落的封閉性很強,屋身低矮,屋頂坡度低緩,還有相當多的建築使用平頂。很少使用磚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墻,木裝修更簡單。這個地區還常有窯洞建築,除靠崖鑿窯外,還有地坑窯、平地發券窯。總的風格是質樸敦厚。但在回族聚居地建有許多清真寺,它們體量高大,屋頂陡峻,裝修華麗,色彩濃重,與壹般民間建築有明顯的不同。
③江南風格。集中在長江中下遊的河網地區。組群比較密集,庭院比較狹窄。城鎮中大型組群(大住宅、會館、店鋪、寺廟、祠堂等)很多,而且帶有樓房;小型建築(壹般住宅、店鋪)自由靈活。屋頂坡度陡峻,翼角高翹,裝修精致富麗,雕刻彩繪很多。總的風格是秀麗靈巧。
④嶺南風格。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嶽丘陵地區。建築平面比較規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門窗狹窄,多有封火山墻,屋頂坡度陡峻,翼角起翹更大。城鎮村落中建築密集,封閉性很強。裝修、雕刻、彩繪富麗繁復,手法精細。總的風格是輕盈細膩。
⑤西南風格。集中在西南山區,有相當壹部分是壯、傣、瑤、苗等民族聚居的地區。多利用山
坡建房,為下層架空的幹欄式建築。平面和外形相當自由,很少成組群出現。梁柱等結構構件外露,只用板壁或編席作為維護屏障。屋面曲線柔和,拖出很長,出檐深遠,上鋪木瓦或草稭。不太講究裝飾。總的風格是自由靈活。其中雲南南部傣族佛寺空間巨大,裝飾富麗,佛塔造型與緬甸類似,民族風格非常鮮明。
⑥藏族風格。集中在西藏、青海、甘南、川北等藏族聚居的廣大草原山區。牧民多居褐色長方形帳篷。村落居民住碉房,多為2~3層小天井式木結構建築,外面包砌石墻,墻壁收分很大,上面為平屋頂。石墻上的門窗狹小,窗外刷黑色梯形窗套,頂部檐端加裝飾線條,極富表現力。□嘛
寺廟很多,都建在高地上,體量高大,色彩強烈,同樣使用厚墻、平頂,重點部位突出少量坡頂。總的風格是堅實厚重。
⑦蒙古族風格。集中在蒙古族聚居的草原地區。牧民居住圓形氈包(蒙古包),貴族的大氈包直徑可達10余米,內有立柱,裝飾華麗。□嘛廟集中體現了蒙古族建築的風格,它來源於藏族□嘛廟原型,又吸收了臨近地區回族、漢族建築藝術手法,既厚重又華麗。
⑧維吾爾族風格。集中在新疆維吾爾族居住區。建築外部完全封閉,全用平屋頂,內部庭院尺度親切,平面布局自由,並有綠化點綴。房間前有寬敞的外廊,室內外有細致的彩色木雕和石膏花飾。總的風格是外部樸素單調,內部靈活精致。維吾爾族的清真寺和教長陵園是建築藝術最集中的兩種維吾爾建築。
旅遊生活中受關註度比較高地古建築有;
1.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建築群、沈陽故宮建築群
2.皇帝祭天之所----天壇
3.平遙古城 (山西)
4.麗江古城 (雲南)
5.閬中古城(四川)
6.歙縣古城(安徽)
7.西安城市中有很多保存完整度高的唐代建築,如大雁塔、小雁塔等。
8.河南鄭州附近,安陽,嵩山等等古跡很多
9.江南水鄉烏鎮、蘇州、西塘等地的江南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