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養氣說:認為氣(道德精神)是文學創作活動中最主要的環節,只重“氣”,不全面。
3、鏡子說:強調文學創作必須反映客觀生活。對主觀能動認識不夠,不全面。
4、深層心理說:文學創作不是人的意識所決定的,而是個人或集體的深層心理(無意識)決定。
5、距離說:布洛觀點,主張審美主體不能有過多的功利考慮,在壹定的距離外欣賞審美對象的美。
6、表現說:文藝歸結為作家心靈或本能的表現,主張創作從主觀自我出發。忽視客觀社會生活,不全面。
7、藝術直覺:主體從對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內在蘊意的思維方式或心理能力。
8、藝術知覺:主體用藝術的眼光審視對象時產生的知覺形象。
9、藝術靈感:在藝術活動中主體情緒激動、思路暢通、創造力極強的思維狀態。突發性、迷狂性、創造性。
10、藝術情感:主體在文學藝術活動中產生並促使這壹活動進壹步展開的心理體驗。
11、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心理體驗,主體對他與客體之間利害關系的功利性評價的心理反應。自然情感是藝術情感的基礎,藝術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華。
12、政治情感:建立在壹定的政治思想觀念基礎上,有強烈功利性,是某個社會集團與現實之間利害關系的心理反應。
13、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強制性的,長期深入人心的,對道德規範、道德觀念的心理反應。給人壓迫感、緊張感。
14、宗教情感:以信仰為依托,將人的心靈引向虛無縹緲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15、藝術想象:主體調動過去積累的記憶表象,經過藝術加工創造藝術形象的心理過程。
16、科學想象:主體指向客觀事物某種內在規律,通過創造性心理活動認識客體,得到正確結論的心理過程。
17、再造性想象:主體對他過去積累的'記憶表象進行回憶的過程。藝術想象的壹種。
18、創造性想象:在再現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對對象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鑄,從而創造不同原型的藝術形象的過程。
19、相似性想象:由壹物的觸發而想到另壹物的心理過程。
20、藝術理解:在創作活動中所進行的分析、判斷、識別、比較的理性思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