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樂府是自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機構,漢武帝時期大規模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後人統稱為漢樂府。後來樂府成為了壹種詩歌體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區出土了壹件鈕鐘,上書錯金銘文:“樂府”,2000年在西安秦遺址出土“樂府承印”封泥壹枚,進壹步肯定了這壹史實,而非始於漢武帝時期。)
2、2樂府是漢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樂的壹個宮廷官署。樂府最初始於秦代,到漢時沿用了秦時的名稱。公元前112年,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正式設立樂府,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根據《漢書·禮樂誌》記載,漢武帝時,設有采集各地歌謠和整理、制訂樂譜的機構,名叫“樂府”。後來,人們就把這壹機構收集並制譜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或者簡稱樂府。到了唐代,這些詩歌的樂譜雖然早已失傳,但這種形式卻相沿下來,成為壹種沒有嚴格格律、近於五七言古體詩的詩歌體裁。
3、唐代詩人作樂府詩,有沿用樂府舊題以寫時事,以抒發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關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無復依傍,自制新題以反映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