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
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會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久之,母思還故裏,冕買白牛架母車,自被古冠服隨車後。鄉裏兒竟遮道訕笑,冕亦笑。?
譯文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有人牽著王冕家的牛,來王冕家,責怪無人看管的牛踐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壹頓。
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離開家,寄住在寺廟裏。壹到夜裏,他就偷偷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裏拿著書就依靠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瑯瑯壹直讀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壹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會稽的韓信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學成了博學多通的儒生.韓信死了以後,韓信的門人對待王冕像對待韓信壹樣。當時王冕的父親已經去世了,於是王冕把自己的母親迎接到越城撫養。
時間長了,母親想要歸還老家,王冕就買牛來架母親的車,自己親自穿著古代的衣服跟在車後。鄉裏的孩子都聚集在道兩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
擴展資料:
王冕僧寺夜讀,中國古代文人的勤學故事,出自明代“文臣之首”宋濂的《王冕傳》,講述的是元朝的文學家、書畫家王冕少年時壹心讀書求學,終成通儒的故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宋濂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於夔州。
他的代表作品有《送東陽馬生序》、《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等。
他為文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散文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明初,讀書於青蘿山中,藏書樓名“青蘿山房”,又名“蘿山書室”聚書8萬余卷,史稱“明初藏書家首推宋濂”。多聚善本、孤本。
如《長慶集》、《春秋經傳集解》、《史記》、《文選》、《群書事林廣記》等,為北宋縷版,後經兵火戰亂,復本已毀,唯獨他藏有小宋版,圖記宛然,古香可愛,推稀世珍本。他的藏書流傳至清代,錢曾、黃丕烈、潘祖蔭等人曾分別遞藏過。
藏書印有“宋景濂藏書”、“金華宋氏景濂”、“景濂印”、“太史氏”、“玉堂學士之印”等。
百度百科-王冕僧寺夜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