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大班幼兒個案分析與糾正】 幼兒個案分析大班

【大班幼兒個案分析與糾正】 幼兒個案分析大班

壹、案例現象:幼兒個案追蹤記錄

xxx是幼兒園的“明星”,壹提起孩子的名字,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是因為他能力突出,表現優秀,而是他是壹個出了名的搗蛋鬼。這學期,孩子已經是大班下學期了,可是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只要有壹點不爽就會找同伴出氣。要麽打壹拳邊上的孩子,要麽拉女孩子的辮子,要麽就是追著壹個比他弱小的孩子打架,有時候還會壹個人鉆到桌子下面去玩。幾乎每時每刻都有孩子來告楊斌斌的狀,弄得教室不得安寧。這天孩子都坐在位置上準備吃早餐,有序地拿著自己的牛奶和餅幹。xxx也拿了自己的壹份,慢慢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他把餅幹捏得粉碎,然後塗得桌子上到處都是餅幹屑。邊上的小朋友立馬把這個情況報告了老師,看到眼前的壹切,當時我就很生氣,問楊斌斌為什麽要這麽做。他什麽也不說,只是斜著眼睛看著我壞笑壹聲。當時,我真想狠狠地教訓他壹頓,但是還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我耐心地教育他:“牛奶、餅幹都是有營養的食物,是工人叔叔阿姨辛辛苦苦制作出來的,爸爸媽媽用錢買來的,妳這樣浪費食物真是很不應該,妳媽媽知道了也不會原諒妳的。同伴之間更要好好相處,這樣大家才會喜歡妳。xxx看我並沒有發火,而是好好跟他講,似乎有些“意外”,居然安安靜靜地聽我說了五六分鐘,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反抗。這使我暗喜這壹次似乎有了壹些改變。

xxx對於同伴的告狀似乎非常敏感,壹經被他發現,他就會實施“報復”,直到報告的孩子吃虧才肯罷休,即使當時不能“報復”,他也會找機會,直到達到自己的目的為止。經過壹個月的觀察,我發現孩子攻擊性行為和破壞行為是有目的的,壹方面是為了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另壹方面也是要引起同伴和老師的註意。如:有時候拿不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就會在背後推別人;

要是畫畫沒有同伴畫得好,就會用黑蠟筆在同伴的作品上塗上幾條;

要是自己睡不著,也會捏得邊上的孩子也別想誰。問他為什麽要這樣做,他會說是別人先不好,問他這樣做對不對,他會說這樣不對,但是也不會承認錯誤。只是笑笑,好像是在跟老師逗著玩壹樣的。

二、案例分析

xxx相對於同齡孩子來說,有很多特別之處,如:無緣無故推人,搶玩具,愛欺負同伴,時常搞壹些破壞行為,對老師的指責無動於衷,有時候甚至還和老師對著幹。壹不開心就發脾氣,有時甚至獨自逃出班級,壹個人在外面玩耍。夥伴們都不願意和 楊斌斌玩,都說 xxx是搗蛋鬼、壞孩子,這樣更加劇 楊斌斌和夥伴們之間的矛盾。

楊斌斌的媽媽在上班,媽媽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采取了多種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孩子的爸爸非常溺愛孩子,即使孩子闖禍了,只是教育幾句就完事了,不會過多批評,,即使這樣, xxx的爸爸還是很袒護自己的孩子。孩子犯了錯,作為老師了解情況後當然要嚴厲批評,但是孩子對老師的批評無動於衷,還是任由著自己的性子做事。慢慢孩子就養成了唯我獨尊的性格。

學期總目標:

抓住生活中的每壹個細節,逐步增強孩子的自控能力,培養他的堅持性;

在活動中,正確對待孩子的攻擊性行為,積極發揮他的長處、肯定他的優點,使孩子成為小夥伴都喜愛的好朋友、好榜樣;

通過家長交流、取得家園教育壹致,並能理解和支持教師的工作。

第壹階段目標、措施:

1.通過老師對孩子的跟蹤觀察,正確對待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做到先了解,再解決。

2.逐步增強孩子的自控能力,培養孩子的堅持性。

第二階段目標、措施:

1.不在同伴面前指責孩子,註意挖掘孩子的長處。

2.采取各種方法,有意識地樹立孩子在集體中的威信,讓同伴真正親近他、接納他。讓先思溢成為同伴心目中的好孩子,好榜樣。

三、措施與效果:

所有的孩子都有缺點,也有閃光點。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不能放大孩子的缺點而忽視孩子的點滴進步。對於xxx孫祥這樣既特殊又普通的孩子來說,采取強硬的教育手段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常以表揚為主,發現孩子的優點,哪怕是壹點點也好,都要鼓勵其他孩子向他學習,讓其他同伴改變對他的偏見,認識到這個平日裏調皮的孩子也有優點,同樣是好孩子。在得到了老師和同伴的肯定後,自信心得到了增強。同時,孩子在其他方面也有了進步,現在很少出現故意攻擊小朋友的行為了,自從讓他嘗試做小老師之後,孩子的學習常規也有了明顯的進步。陽陽爸爸也反映,孩子在家也喜歡做小老師,行為習慣比以前好了很多,有時是以老師的身份在約束自己。在吃飯、午睡等方面也表現良好。本學期我們還評王超為“進步獎”,讓同伴、家長都對孩子刮目相看,壹個往日裏的搗蛋鬼也能得到獎狀。這為孩子能做得更好樹立了更強的自信心。孩子馬上就要升入小學了,我想,作為小學生的xxx壹定會給老師、家長、同伴帶來更多的驚喜,讓我們期待吧!

我們班有壹個叫明明的男孩,他是這個學期到我們班的。明明在集體教學活動中註意力很難集中,是個“坐不住的孩子”,有時他會“騷擾”周圍的小朋友而打斷教師正在進行的活動;對於教師布置的任務,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參與同伴的活動,卻因為不適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絕。周圍的小朋友實在驅逐不了他的情況下還會去告狀。教師對於這個經常惹麻煩的孩子也傷腦筋,經常當眾批評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這種教育方法的效果並不好,時間壹長,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壹個調皮、只知道惹老師生氣的壞孩子。

馬上就要進行集體教學活動了,孩子們陸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師開始講述今天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沒在仔細聽,他正用手撩旁邊可兒的小辮子。可兒皺了皺眉,將自己的小椅子往旁邊挪了挪,明明想將可兒的椅子向自己這邊拉近壹點,於是兩個孩子開始拉拉扯扯起來,發出了壹些聲音。老師向他們這邊瞟了幾眼,有點不高興但沒有說什麽,這時可兒突然叫了起來:“老師,妳看明明。”老師終於大聲地對明明說道:“明明,妳給我坐好,再不聽話,就讓妳出去!”本來和可兒僵持著的明明被老師的呵斥鎮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體,瞪大眼睛看著老師,臉上流露出內疚的表情。可兒接著又說道:“他剛才使勁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許說了,妳們以後聽好了,從今天開始誰都不許惹明明,誰去惹他我就找誰,聽見沒有?”老師厲聲說完這些話後嚴肅地看著全班的孩子。對於老師的命令,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聽到了。”明明使勁地絞著自己的手指,有些難過的樣子,但隨著老師話題的轉移,他又恢復了原貌,壹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東張西望,不知道在想什麽。

分析:

壹、教師教育方式產生的消極後果

首先,舊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又添新的問題。教師想通過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歸正”,不再違反紀律,但是實際上這種教育方式非但沒有解決原有的問題,反而對明明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明明在自己善意的行為受到同伴的誤解並遭到拒絕之後產生了破壞性的行為

其次,教師在意識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後,想立即改變這種孤立教育方式帶來的不良後果,已經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於:

其壹,年齡越小的孩子向師性越強,老師說什麽就是什麽,大班孩子的道德認知還處於他律階段,教師作為孩子眼中的權威,她的話尤其是命令性的語言對孩子的話就是判斷事物的標準。教師經常當眾批評明明,甚至動員其他孩子“不要理明明”的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並堅決地執行。

其二,明明給同伴的壞印象部分是由於他自己調皮經常受批評造成的,教師孤立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即使是明明善意的動機和行為也會被其他孩子誤解並拒絕,面對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明明顯然受到了壹定程度的挫折,在沒有得到正確引導的情況下,他采取了消極的行為方式予以反擊。這種情況造成的結果是壹種惡性循環,即明明的負面行為反應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個搗亂的壞孩子,也會越加排斥他,同時強化他們從教師那裏獲得的對明明的消極態度。

最後,孤立的教育方式使明明被迫陷入與同伴交往的困境(如場景三中反映的情形),教師沒有利用集體力量中積極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讓其他孩子孤立明明,不僅不幫助他反而不去理睬他,教師的這種做法無形中在明明和其他孩子之間豎起了壹道屏障,而學前期幼兒的同伴交往對幼兒的社會認知、交往技能、個性和道德品質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明明始終被同伴這樣孤立,將會失去更多的與同伴交往的機會,這對明明日後的發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際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調節器,會讓人心情舒暢地從事各種活動,明明與同伴這種敵對的狀態不改變的話也會幹擾他正常的探索活動,降低他對外界環境的好奇心。

二、解決方式

1.教師首先要清楚明明的特點

從明明的日常表現可以看出,他是壹個調皮好動,註意力容易分散,對新鮮事物好奇心比較強,自控能力比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卻不知道該怎麽樣被同伴接納。從明明園外背景來看,他是從其他幼兒園轉過來的,並且據筆者的了解,明明的父母為孩子轉園的目的是覺得他原先的幼兒園教育環境不太好,孩子過於自由散漫,學到的東西也比較少,現在明明所在幼兒園裏受到的約束比以前要多也要嚴格;另壹方面,明明轉園之後很快升入大班,由於大班與小學的緊密銜接,教師會在平時的要求中考慮到孩子對小學環境的適應問題,為孩子順利地入小學做壹些必要的準備,比較明顯的壹點就是集體教學的時間加長,會提出壹些與小學教學要求相接近的要求,所有的這些對明明來說,都要去適應。

2.幫助明明建立與新環境相適宜的秩序感

(1)教師壹方面要多關註明明的舉動,同時對於明明不正確的行為要及時制止,並明確地告訴他錯在哪裏,應該怎麽做。教師此時不適合說壹些反話或是隱語,因為年幼的孩子有時並不清楚教師話中暗含的意思,所以對孩子要說大白話,尤其是對明明來說,他對新環境的熟悉程度還不夠,對新班級壹些具體要求還沒有清楚的意識,並且相比他以前所在的班級環境,現在班級的要求要嚴,這樣對他來說適應就更需要有壹個過程;另壹方面,教師還可以在同伴中給明明樹立壹個學習的榜樣,鼓勵他向班上的好孩子學習,實際上是把抽象的要求具體化。

(2)對於明明時常因為好奇心而違反了紀律.壹方面不妨告訴他,上課的時候要認真聽,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另壹方面答應明明,等老師上完課之後,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壹起玩這個玩具,但是前提是他必須要認真聽講。在這裏筆者想提及的是,玩具是給孩子玩的,只是作為純粹的裝飾品就失去它對兒童的意義了。

(3)教師要有耐心,明明的特點使得他適應新環境需要壹個過程,教師對明明違規要不厭其煩,反復提醒,不能因為急躁而時常出言不慎。

(4)對於孤立的教育方式已經產生的消極後果,即明明在同伴中的不良形象,壹方面教師要有勇氣尋找合適的機會,當著全班孩子的面承認自己的錯誤,可以向孩子解釋是自己太生氣才會這麽說,這樣說是不對的,我們不應該不理睬明明,應該想辦法幫助他才對。這種做法壹方面可以減少明明在同伴中的壹些負面影響,同時,讓孩子學會去關心別人。

(5)教師要善於將集體力量用到積極的方面,可以鼓勵孩子們幫助明明取得進步,讓大家壹起監督明明,在明明取得進步時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錯誤時指出錯誤之處,並幫助他改正。讓明明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同伴的友愛,逐漸被新集體所同化。

壹、幼兒情況

連續幾日我班整體午睡情況都較好,可有壹個朋友卻有點“個性”,這種情況引起了我對他的奇!班級中的行為表現:葉景添是壹名大班的幼兒,基本上中午睡不著,但是他會遵守幼兒園的規則,那就是每到睡覺時間他會乖乖的上床,就算看到他眼睛是閉好的,過不了幾分鐘也會不斷的翻身,比較好的是他不會影響其他的幼兒。這孩子臉上沒什麽血色,人也比較瘦。雖然這樣,但他的精力很旺盛,午睡時候所有小朋友都睡了,他還是不睡!就躺在床上玩壹中午。這種玩不會影響任何壹個孩子午睡,只是他自己不睡而已。情況稍好的時候可以觀察到他睡了20分鐘左右。

二、原因分析:找家長了解孩子在家睡覺情況:葉景添從小就不喜歡睡覺。在睡覺方面父母沒有給他更多的要求,特別是時間上比較忽視。因他不喜歡睡覺,晚上也睡得比較碗,所以個子長不高,人比較瘦,臉色也不大好看。

三、案例:記錄(壹)

開學前幾天午睡的時候葉景添根本沒法靜靜的躺在床上,東轉西翻,在床上手舞足蹈的,我覺得有點影響其他小朋友,所以制止了他,她的表情看起來很難受!於是我陪著他,悄悄的和他說話,給他講故事,他慢慢的安靜下來,我告訴他如果動的話會影響其他小朋友,他朝我點點頭。

分析:孩子只有在情緒很主動的情況下才能接受意見,懂道理。所以我采取了先講故事後陪他的策略。

記錄(二)

葉景添能夠安安靜靜躺在床上睡覺了,這時,我開始試圖嘗試讓他睡著,於是我守著他,拍著他的背,幾分鐘以後……睡著了!

分析:由此推測孩子不想睡覺可能是因為沒對他進行嚴格的要求。但是我也發現,就算守著他睡,時間也不會太長,最多半個小時就醒了,但是至少也可以睡上半個小時。

記錄(三)

起床的時候我開始和他談話,談話了解到他自己不喜歡睡覺,他告訴我他在家確實也睡得比較晚,我問他既然不喜歡睡覺為什麽幼兒園午睡的時候還是要在床上躺著呢。他的回答另我很意外,他說,我想睡,可是睡不著,所以我就不喜歡睡。

分析:這孩子可能是先天性睡眠少,加上老師和家長對他也沒有很嚴格的要求,造成的現在這種情況,孩子不喜歡睡是因為他睡不著,而並不是真的不想睡,其實他也很無奈。

措施:和家長溝通,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配合調整他睡眠的時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