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孫子兵法中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是什麽意思

孫子兵法中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是什麽意思

要達到某種目的,最好先使用謀略,其次是通過外交技巧,再次是通過擊垮對方的軍隊,最次才是攻破對方城市。

①上兵伐謀:上兵,上乘用兵之法。伐,進攻、攻打。謀,謀略。伐謀,以謀略攻敵贏得勝利。此句意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謀略戰勝敵人。

②其次伐交:交,交合,此處指外交。伐交,即進行外交鬥爭以爭取主動。當時的外交鬥爭,主要表現為運用外交手段瓦解敵國的聯盟,擴大、鞏固自己的盟國,孤立敵人,迫使其屈服。

③其次伐兵:指動用部分軍事力量,在敵方政治、經濟重心之外解決敵人,以便把戰爭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④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項努力無效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即攻取敵方戰略要地乃至全部領土。

擴展資料

原文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壹,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譯文

孫子說:戰爭的原則是:使敵人舉國降服是上策,用武力擊破敵國就次壹等;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擊敗敵軍就次壹等;使敵人全旅降服是上策,擊破敵旅就次壹等;使敵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擊破敵卒就次壹等;使敵人全伍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伍就次壹等。所以,百戰百勝,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過交戰就降服全體敵人,才是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之道是憑借謀略取得勝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制造大盾牌和四輪車,準備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碼得三個月。堆築攻城的土山,起碼又得三個月。如果將領難以擬制焦躁情緒,命令士兵像螞蟻壹樣爬墻攻城,盡管士兵死傷三分之壹,而城池卻依然沒有攻下,這就是攻城帶來的災難。所以善用兵者,不通過打仗就使敵人屈服,不通過攻城就使敵城投降,摧毀敵國不需長期作戰,壹定要用“全勝”的策略爭勝於天下,從而既不使國力兵力受挫,又獲得了全面勝利的利益。這就是謀攻的方法。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上兵伐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