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江殉國魂斷汨羅講述了屈原憂國憂民傷情斷感而投江的故事。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壹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投江故事傳說
屍諫說。此說以近人王之江為代表。持此說的人認為屈原看到楚國”黨人”橫行,百姓看不到希望,朝中沒有忠良之臣,國家沒有守備外敵的力量,楚國將面臨亡國大禍。滿懷救國大誌的屈原卻遭讒言而被流放,報國無[]的他沒有辦法身諫楚王,哀嘆報國之誌無法實現。
絕望的屈原決心以死來震醒昏君。屈原在《離騷》篇未有:”吾將從彭鹹之所居”。彭鹹是殷朝有名的賢士大夫,他曾忠心勸諫國君,遭到漠視,最後憤然投水而死。由此看來屈原之死是屍諫,是向彭鹹學習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