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信念是壹座巍峨的大山,那麽歷經滄桑後,變的是其高度,不會變的是其堅固;如果說信念是冬日裏的飛雪,那麽歷經融化後,變的是其形態,不會變的是其純潔;如果說信念是壹片綠葉,那麽歷經肅秋後,變的是其軀體,不會變的是其追求.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妳壹襲素裝,美髯飄飄,既是49歲,正值壯年,卻辭別官場,縱然小人諂媚作陷,縱然主公不舍,又耐妳何?小人說妳無情,只顧自己安逸,妳不答,因為落紅變的是軀體,不變的是其報國忠君的信念.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嶽母為妳刺上這“忠君報國”四個字,便已刺下妳壹生的路途,勇猛善戰的嶽家軍,將那金人打得潰不成軍,醉心於把戰報作為喜報,卻忘了背後小人在君主面前的媚言,勾勒出風波亭的雛形,壹天之內,十二個夜叉將忠良捉拿,那宏文斷成斷章,然而君不見,風波亭上,百姓痛哭的臉龐中,已有多人,咬齒斷血,誓為祖國驅除韃虜.千年來,信念在炎黃子孫身上流淌,變的是軀體,不變的是為國護航,為國而死的情操.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少年立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年青時,妳是黃埔軍校中學生的核心,國事、內亂都能侃侃而談;中年時,萬隆會議上,“求同存異”足見妳襟胸偉略.和平***處五項原則,見到的是妳與人為善,平等待人的偉大情操,操心效勞於國事,便舍了身忘了己,直到西去時,送妳的是萬千子民,妳說,中國國民便是妳的子孫,如今,後人已接過妳的信念,為中華之崛起,為中華之富強,為中華之民主,逝者如斯,不分晝夜,變的是時間,是事物,不變的是愛國的信念!
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壹任時間飛度,信念不變,梵高為了追求其不變的信念而接受太陽的黃金雕刻,貝多芬為追求其不變的信念而用生命譜寫出靈性至極的樂章,托爾斯泰為追求其不變的信念而在年邁之際憤然離家,為的是讓他的人民能夠幸福、安康……
是的,縱然朝代更替,小人諂媚,權者迫害,人們都會懼怕時間,然而時間如何變幻,不變的是我們不懈追求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