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聚大愛 行公益——董勝先進事跡簡介

聚大愛 行公益——董勝先進事跡簡介

?

? 聚大愛? 行公益

—— 董勝先進事跡簡介

?

他,雲南鎮雄人,自幼深受鎮雄精神的熏陶,山仁水智的古邦重鎮賦予了他壹股不服輸的韌勁兒。他帥氣,炯炯雙目透著堅卓;他幽默,和藹可親又無比風趣;他低調,卻有開放的眼光和世界的胸襟;他謙遜,卻有於無聲處起驚濤的能量;他大愛,視行善如同呼吸般自然。他就是雲南和成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雲南普洱茶協會會長、雲南和誼公益基金會主席董勝。

心系桑梓

董勝出生於工人家庭,1985年來到武警昆明支隊服現役。1988年就讀武警昆明指揮學校,1990年至1996年工作於武警雲南省警衛處、雲南省委辦公廳。其間1996年就讀雲南大學研究生班,1998年創辦雲南和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後發展壯大為雲南和成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

創業最考驗壹個人的品格和境界。董勝善於打差異牌,每壹步大膽開拓,都是不斷為集團發展做著調整和創新。他勤奮求精的品格深深影響著集團員工,精細文化成為集團發展的不竭動力。隨著集團參股的天成教育、雲南國際茶業交易中心相繼成立,實現了生態、旅遊、文化、科技方面的戰略布局和產業轉型。和成集團如壹艘蓬勃生機和無限潛力的文旅航母,破浪前行,高歌猛進。

樹高千尺,永遠忘不了根。磨礪中走來的他,壹直從創業的成功中尋找不斷精進、不斷攀高的“根”,用內心最執著的感念回報社會,回報故鄉。

在春城昆明,有壹群非常活躍的老年人,他們的第壹故鄉是鎮雄,第二故鄉是昆明,這群老年人自發組成“鎮昆老年協會”,盡享“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學”的晚年生活,盡展“夕陽無限好”的風采。董勝經常為“鎮昆老年協會”提供資助,使老人們更加歡樂,更加幸福,更加有所作為。

鎮雄縣地處烏蒙片區腹地,鎮雄的貧困屬於深度貧困,勤勞的鎮雄人民壹直與貧困進行著堅毅的鬥爭。上至中央領導,下至省市縣各級領導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時刻牽掛著鎮雄人民,他們為鎮雄人民的脫貧致富作出了許多善舉。作為鎮雄人的董勝也不甘落後,他於2016年6月30日組織社會各界通過中國愛心工作委員會向鎮雄縣捐贈350萬扶貧款,解了壹些燃眉之急。

青少年教育是貧困土地的希望之光。2013年起,董勝帶領雲南和誼公益基金會每年向鎮雄教育事業捐款不低於150萬元。迄今已累計捐款620萬元,用實際行動助力鎮雄教育事業的發展。鎮雄縣政府贈匾“捐資助學潤桑梓,惟宏隆德譜華章”。

情滿公益

董勝聚大愛行公益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以壹名企業家兼濟天下的胸懷,希望影響更多人奉獻公益,匯聚更多正能量投身公益。2013年8月,他牽頭成立了雲南第壹家以教育公益為主、非營利非公募、具備公益性捐贈稅前抵扣資格的雲南和誼公益基金會。“和誼”宗旨是助學興教、愛老助老、扶貧濟困、奉獻愛心、關愛社會。為愛前行,哪裏有“和誼”大愛的足跡,哪裏就有他帶領和誼人救助捐贈、無私奉獻的身影。

社會發展教育先行。孩子既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國家民族的未來,“和誼”超過70%公益項目都落地於貧困山區教育。不論向多地學校捐款或在窮困山區投建小學;不論為保山市龍陵縣象達鎮的貧困大學生、臨滄南美九年制學校、武定大村小學、昭通市昭陽區小學、富源德勝留守兒童服務中心及六大茶山等需要關愛的孩子們發起愛心拍賣,還是對植槐書屋、臨滄平村中學捐獻圖書,從第壹筆助學金到系統的教育公益,都浸透著董勝愛心團隊對鄉村學子深沈的愛,他們強有力的支持著老少邊窮地區的青少年教育。

“捐助貧困學生,慰問師生”看似簡單溫情的話,只有冒著凜冽寒風,攀著崎嶇山路走到偏遠地區師生中間,才真正知道他們的生活狀態,才真正知道他們缺失的是什麽。壹本本書是山區孩子們啟智的鑰匙,壹節節公益課堂是特困生們夢想的沃土,壹臺臺電腦是邊窮留守孩子們可以看到爸爸媽媽、連接世界的橋梁……“和誼”給孩子們的不僅是資助關愛,還是播種壹顆顆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承載未來責任與擔當的夢想種子。

如果說明天屬於孩子,那麽昨天就屬於老人。老年人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他們飽經風霜,經驗豐富,壹生總是默默奉獻,很多人像牛壹樣,吃進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因為有老年人昨天的艱苦奮鬥,才成就了社會今天的輝煌。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和誼公益基金會的堅守。

2016 年11月12日清晨,昭通市昭陽區中心敬老院薄霧籠罩,剛下過初雪的冷空氣還未退去,董勝同美籍華人鄭麗玲、Anna女士走進院子,俯身將暖融融的潔白毛毯捧到孤寡老人們手裏。“哦,福棉”,老人們撫摸著如炭火般暖和的毛毯,董勝等人的雪中送炭行為深深感動了在場的老人,他們溝壑縱橫的臉上洋溢出發自內心的微笑。

他們與每壹位老人噓寒問暖:衣服夠不夠?棉被厚不厚?看不看新聞?怎麽鍛煉身體?他們還輪流著陪老人們打羽毛球……囑咐老人們要開心安度晚年。他們臨別時同老人們握手和擁抱,眼眶裏藏不住的淚花是無盡的關切。盡管老人們有的失聰、失語、失明,有的只會歪歪頭,有的就是壹直笑;盡管美籍華人鄭麗玲和Anna女士漢語表達有限,關切之詞樸素;盡管鄭女士不會手語,卻能愉快比劃著與老人們交流,陪老人們唱老歌,因為他們都有壹種***同的語言,那就是微笑,那就是擁抱。

魯甸“8.03”地震時,董勝帶領大家深入災區送上關愛金,跋山涉水只為給痛失家人的孤寡老人送去溫暖;敬老院裏有太多懼怕孤獨、需要陪伴的高齡孤寡老人,與送愛心物資者真情擁抱開心合影……壹次次愛的體驗和參與,不僅連接著老人們與愛心人士的心,還收獲了老人們對生命樸實無華的自信與希望,這便是關愛老年人的真諦。董勝等人決心將關愛老年人做成專業深度項目,真正為老年人的生命服務。

和諧凝聚大愛,公益行動致遠。近些年來,在董勝愛心團隊的關懷下,近兩千名特困學子圓夢大學;多所邊窮地區小學配備圖書角、體育園地、電腦室;數千名誌願者通過和誼公益平臺傳遞愛心、救濟災民,“和誼”累計向貴州、昭通、臨滄、版納等地捐款達1000多萬元。董勝持續獻愛心的光輝榜樣,點亮並匯聚著源源不斷的正能量。為此,省政府領導給予了高度評價。

深耕普洱

2015 年4月,董勝當選雲南省普洱茶協會會長,提出以“文化普洱、科技普洱、金融普洱、健康普洱”引領協會走向國際市場。茶是人類***同喜愛的飲品,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們同樣沈醉於這壹片片神奇葉子的馨香。“實業強,則國強”,走出去是雲茶的歷史使命和發展趨勢,雲茶任重道遠。

舉辦首屆普洱茶文化傳播大使評選活動,於濃濃茶香中講述普洱茶故事。雲南茶博史上規模最大的千人雅集茶會,讓普洱茶真正實現“人口普茶”;在阿聯酋、韓國等國家掛牌成立聯絡處,致力茶文化普及全球;沙特沃利德親王到訪,探索雲茶國際化進程;“千億雲茶”產業高峰論壇暨國茶港起航簽約儀式、“茶基金”組建、承辦第十二屆中國雲南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開展“茶馬古道·滇藏行”系列活動、赴臺灣香港等地進行茶文化交流;惠及千百萬茶農茶企,融入好雲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騰訊公司的“全域旅遊”智慧平臺等等,雲茶的大事實事好事不勝枚舉。承擔社會責任大小決定協會的價值,董勝懷著堅定無比的決心去創造壹個前所未有的雲茶行業平臺。

2016 年10月26日上午,雲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祖林壹行到訪雲南省普洱茶協會,對協會工作和未來規劃表示贊許。“新時代,雲南茶業將以怎樣的姿態面對茶產業的升級換代,是社會各界關註的焦點。協會要繼續發揚優秀傳統,帶動好協會成員,繼續做大做強普洱茶產業”。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未來協會要做的事還很多。董勝深知既要有雄心壯誌,更要有創新實幹的精神。這個“實”字,飽含著他對雲茶產業的奉獻;這個“實”字,彰顯著他振民族產業、增民族自信而興國強國的決心;就是這個“實”字,折射出他讓雲茶品牌、雲茶產品飄香海內外,讓世界***享普洱綠色發展芬芳的大愛。

大愛遠行

公益路,獨行快,眾行遠。在向家鄉鎮雄縣捐贈350萬扶貧款的儀式現場,董勝深 情地說:“公益是心靈燈塔,文化是民族血脈,只有傳遞大愛同時傳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明,正能量才能展現最強文化生命力,個人社會責任才能更好融入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美麗中國是每個人的美麗中國,不管身處何地,不管能力大小,只要是中華民族的壹員,都要為之努力,***創***享這份榮光!”——這是董勝的心聲,也是鎮雄人的驕傲!

孜孜求索路,董勝長期帶領壹群人在溫暖社會的路上砥礪前行。大愛不是簡單將社會財富貢獻給“慈善”,而是通過企業自身強大創新,多渠道持續深耕企業的社會責任。對於未來,他強調社會擔當“新價值”、強調公益“創”能力、強調專業引擎、強調要始終吸引並感召青年群體的目光和力量,薪火相傳。

有人說,董勝是民營企業家擔當精神的最強註腳;也有人說,董勝演繹了家鄉的傳奇。對於人們的贊譽,他總是淡然壹笑。他深知未來屬於堅卓者,成為有影響力的社會公民,是深植於自己精神氣質的壹份自律和信念,須在時代洪流中始終懷揣赤子之心而砥礪奮進的情懷人生。董勝勇於擔當,奉獻社會,用行為引領了生命的壹個側影。他行動無聲,拂去“初心”的塵埃,以實幹紮根,***築新時代中國夢;他行動致遠,公益猶如最鮮紅最溫度最力量的那壹抹絲帶,永遠系著他灼熱奮進的大愛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