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1950年,中國收回東交民巷,各國聯合施壓,毛主席:無條件收回

1950年,中國收回東交民巷,各國聯合施壓,毛主席:無條件收回

1949年2月3日,北平的上空陡然晴朗,街道裏人潮湧動,源源不斷地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壹陣急促的信號彈接連發射升空,解放軍部隊邁著堅韌有力的步伐,傲然挺立著身姿分別從永定門和西直門進入北平城。

22年來,這座承載著無數帝王成就帝國霸業的城池,終於從日寇的手中被奪回,中國人民終於能在自己的城市裏做壹回主人。

只是那些囂張跋扈的“西方使臣們”,似乎並不能與國人感同身受,此時的他們,依舊窩在東郊民巷的豪宅裏紙醉金迷。

基於此,在解放軍隊伍入城之前, 毛主席特意命令部隊由軍樂團開道,並昂首闊步地穿過東郊民巷 ,給那些賴著不走的西方使者們壹點“顏色”瞧瞧。

霎時間,北平城的百姓和學生們都熱血沸騰起來,壓抑在他們心中近百年的屈辱,在解放軍邁進東郊民巷的那壹刻起徹底瓦解...

那麽,東郊民巷的“西方時臣”為何如此囂張?解放軍又是如何收回東郊民巷的?期間可曾遭遇過西方各國的阻撓?

1840年, 鴉片戰爭 爆發,在此之前,中國壹直處在閉關鎖國的狀態,對西方國家的先進程度壹無所知。

當鴉片戰爭爆發後,英國用炮火敲開了中國的大門,同時也向西方世界宣告,在遙遠的東方,還盤踞著壹個財大氣粗且封閉落後的封建王朝。

於是,大清王朝開始走下坡路,直到1900年, 八國聯軍正式入侵中國 ,北京城在壹夜之間房屋被燒、文物盡毀,還被日軍從東郊民巷銀庫掠走300萬兩白銀...

那麽,東郊民巷在當時的北京究竟有著怎樣的地位?西方列強為何如此“青睞”東郊民巷?

“東郊民巷” 建成於元代,是京城主要航運的驛站,通常設有大量的米面糧倉和與各國通商換來的物品,以及錢莊。

當時,東郊民巷主要囤積的糧食,是通過京杭大運河從江南地區運過來的糯米,南方的商人習慣性稱其為 “江米巷”

永樂年間,北京城中心重新規劃,江米巷被歸入皇家城區內,隨著北京城門和牌樓的不斷增多,江米巷也被分為東西兩部分,分別以“文武”雙巷示人。

後來,伴隨著西方使節和我國少數民族部落首領的不斷到訪,東郊民巷逐漸演變為各大使節前往中原的“歇腳地”。

到了明清時期,東郊民巷被設定為“五朝六部”,其內部包含工、吏、禮、兵、戶等部門,同時還設有太醫院、銀庫、王侯將相府邸、各種祠堂等, 宛若紫禁城外的“小皇宮”。

那時“天朝”威風凜凜,廣攬天下門客,坐享周邊屬國的朝拜,壹直沈浸在“天下唯我”的帝國夢裏。

怎奈,晚清時期國力驟降,鴉片戰爭使得清軍毫無招架之力,只能拜倒在八國聯軍的火炮之下。

因此,才有了1901年,清政府為了續命求存,拉下“大清帝國”祖輩的臉面,與八國聯軍簽訂的喪權辱國的 《辛醜條約》

條約規定:清政府將東郊民巷兩邊,即東長安街往南、崇文門內大街以西、前門東城根以北、正陽門到棋盤街的所有區域,不管有沒有人住或是公***場所,全部讓給聯軍做使館。

至此,東郊民巷就在皇城腳下,被八國聯軍用炮墻包圍,任重兵把守,成為國之禁地。

北京城裏的老百姓也譏諷地將東郊民巷稱之為 “國中國” ,許多文人誌士紛紛發表詩歌感嘆民族的沒落,更有保守派大學士受不了清政府的昏庸,直接懸梁自盡。

可見東郊民巷的淪陷對京城百姓的打擊有多深刻,但又有什麽辦法呢?壹旦大清開啟了喪權辱國的先例,就意味著距離“亡國”之路不遠了...

1912年,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按理說大清已不復存在,八國聯軍與清政府簽訂的條約應當作廢,但事實往往並不盡如人意。

只因半路殺出個 “袁世凱” ,為了“復辟帝制”,又弓著腰討好那些西方列強。

與此同時還向外界告知,關於八國聯軍與清政府簽訂的壹切條約,依舊作數,這就導致中國民間進步團體對收復東郊民巷,趕走侵略者的期望再壹次破滅。

直到抗日戰爭全面勝利,國民政府接連敗退,北京老百姓們這才迎來洗刷屈辱的時刻…

1949年1月15日,解放軍經過壹天壹夜的激戰,將國民黨盤踞在天津的守軍壹舉殲滅,北平守軍頓時陷入壹片恐慌之中。

為了保存實力,我黨決定和平解放北平,毛主席特意下令: 希望國民黨守軍能夠審時度勢,看清時局,黨中央將依照其表現給予“寬容”處理。

耐不住數萬解放軍壓力的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 傅作義 ,在深思熟慮之後,正式決定受降。

當時,國民黨駐守在北平的剿總軍壹***有8個軍和25個師團,已全部按照我軍的指示交槍出城,並接受改編。

我軍平津前線司令部,第13兵團司令程子華同誌將於當日前往北平,與傅作義進行工作交接。

距離北平和平解放進入倒計時,可正當 程子華 同誌準備起身前往北平之時,黨中央的壹封電報卻突然“攔住”了他的去路...

難道是受降隊伍臨時發起反抗?還是北平城又突發緊急狀況?實則相反,前線戰事壹切順利如初。

只因原擬定的整編時間恰逢中國的傳統新年, 為了讓老百姓踏實過個年,黨中央便下令延遲解放軍入城時間,給老百姓壹個安穩過年的機會。

1949年1月31日,農歷正月初三,解放軍41軍政委 莫文驊 率領121師的戰士們,與在北平城外等候的國軍將領傅作義正式交接。

為了防止國軍20萬大軍臨時“起義”,我軍又特命解放軍壹個排的成員壓槍備彈,以備不時之需。

當莫文驊趕到北平城外時,國軍壹個排的戰士們早已經立在原地,準備與我軍121師的先頭部隊行禮交接。

交接工作執行完畢之後,解放軍部隊在軍樂團的帶領下,以4枚信號彈為號開啟入城儀式。

當時西直門外站滿了國軍,西直門內也已是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的景象...

誰能想到,這座被西方帝國和日寇侵占了數十年的城池,最終能在壹支吃不飽穿不暖的紅色隊伍的頑強抵抗下,回到祖國的懷抱呢?

為了重振國風,毛主席特意囑咐解放軍隊伍, 要大張旗鼓地舉行入城儀式,讓國軍、日軍以及八國使節都重新認識壹下中國的軍隊。

除此之外,還要威風淩淩地穿過東郊民巷,讓那些在皇城邊上紙醉金迷的帝國蛀蟲們,領略壹下解放軍的神采。

當時,我軍三萬大軍從西直門和永定門進入北平,城內的老百姓壹面揮舞著旗幟,壹面往解放軍的裝甲車上貼標語寫祝詞。

更有興奮者,直接從家裏端來壹臉盆的清水,撒在戰車前進的路上,為解放軍開道。

放眼望去,在馬巷胡同壹帶,甚至還有壹排國民黨的士兵,齊刷刷地站在路旁,歡呼著 :“感謝解放軍來解放我們...”

1949年2月3日,東北野戰軍第四縱的1個師和6個團在城內舉行了閱兵儀式,當入城的隊伍穿過東交民巷,駛向崇文門內大街時,群眾的熱情已經完全被推向了另壹個高潮。

他們熙熙攘攘地圍堵在東郊民巷的兩端,看著解放軍揮舞著旗幟,昂首闊步地邁進巷內,頓時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呼喊聲…

而令人感到詫異的是,那些駐紮在民巷裏的西方士兵們,竟沒有壹個敢出面上前阻攔。

殊不知,解放軍在內戰中的表現,早已擊碎了西方列強的玻璃心,使他們再也不敢用傲慢的姿態與***產黨對峙。

因此,那些常年逍遙在民巷使館裏的各國使者們,只能站在窗前俯身瞭望,心裏壹個比壹個煎熬…

幾十年來,這處連中國的皇帝都沒能踏入的“禁地”,卻被解放軍野戰部隊大搖大擺地穿過,當真是大快人心!

這對於西方列強來說,不僅僅是壹種警告,同時也是向帝國主義正式“宣戰”。

待解放軍入城儀式結束之後,黨中央下達的壹紙布告,又在東郊民巷裏掀起壹場驚濤駭浪…

1950年1月6日,黨中央下達布告: 收回外國在北平的所有軍營和非法占地,且必須在布告下達的7日後開始正式實施。 其中東郊民巷被列為北平首要收回之地。

得知此事之後,在東郊民巷享有駐兵權的美國,頓時發聲抗議,顯然他們還沒有適應中國時局變化的現實。

1月9日,美國領事館負責人隨即通電英、法、荷、比、意五國領事,就黨中央下達的布告商定對策。

在“五國聯盟”商議對策之際,美國代表通過白宮的指示,給周總理寫了壹封信,並在信中直言道 :“希望中***中央不要“侵犯”美國政府在華的基本權益”。

結果可想而知,黨中央不僅沒有回復壹個字,就連美國使臣寄來的信件,也原封不動地退了回去。

可美國使者卻不肯面對現實,緊接著又“長篇大論”了壹篇,借英國使臣的手轉交給周總理,結果又吃了壹記閉門羹。

為了讓美國死了這條繼續損害中國人民利益的心,毛主席直接壹通電話打到北京市軍官部,隨即便下達了兩條指令。

同年1月14日,北京軍管處正式派人前往東郊民巷,督促西方使館的撤離工作。

屆時,荷蘭、法國等國家的使館已經開始有序撤離,唯獨美國使館和兵營,沒有壹點要走的跡象。

後來在我方人士的據理力爭下,美國使館和兵營最終於1月16日全部撤出。

至於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壹定“篇章”的大英帝國使館,則因為口頭承認中***中央政府的原因延遲到4月份。

後來,在北京軍官部負責人聶榮臻同誌的強烈要求下,英國使館人員於1949年4月11日全部撤離。

緊接著,全國各地所有未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使館,都開始相繼撤出。

時隔多年,東郊民巷終於洗刷了屈辱史,並以嶄新的面貌,成為了中國人腳下的土地 ,而中國也至此開始擺脫被帝國主義殖民和瓜分的陰影。

可是,美國當年能在廣島投下小男孩,為何在面對***產黨人的撤退指令時,又表現得如此“畏手畏腳”呢?

因為,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已經成立,美國在中國扶持的政權已經敗退至臺灣,與此同時,毛主席正在蘇聯與斯大林商議重新擬定 《友好協議》 壹事,正值國際政治的“敏感時期”。

再加上中蘇《友好條例》當中,明確規定了雙方之間的關系,即, 互不參加反對對方的任何組織和集團,當雙方受到第三方侵略時,對方將竭盡全力給予壹切幫助。

這便讓毛主席下達的指令,變得更加具有震懾意味,再加上美國在中國大陸的話語權隨著國民黨的敗退也日漸滑坡,因此美國只能垂死掙紮幾天,而後再忍氣吞聲。

畢竟,沒有承認新中國的國家和沒有與新中國建立友好關系的國家,是沒有資格在華設立大使館的,更何況美國還享有駐兵權,這是我黨和全國人民都絕對不會容忍的操作。

自此以後,東郊民巷只允許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使館入駐,伴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和北京城的不斷發展,東郊民巷逐漸成為 歷史 文化的保護區域,不再用作辦公。

如此,正印證了毛主席的那句話 :“打掃幹凈屋子再請客” ,是朋友的隨時可以到訪,不願做朋友的也別占著地方,給願意與華友好交往的國家騰個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