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人教版七年級上下歷史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七年級上下歷史知識點總結

壹、大運河的開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將杜之轉輸,其為利耶博哉!”隋朝隋煬帝時開鑿的大運河是隋朝對後世最重要的貢獻。1、目的: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2、開鑿時間:605-610年。3、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開鑿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公裏。(沿途經過江蘇的揚州、常州、無錫、蘇州 ) 4、作用: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二、“貞觀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因為唐太宗的年號為貞觀,故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是: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善於用人和納諫,沿用和發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②文化上,發展科舉,重視教育; ③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房玄齡、杜如晦、魏征)三、“開元盛世”(七下P10)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繁榮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這壹時期的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是:唐玄宗統治前期①任用賢能 ②整頓吏治 ③重視農業生產 ④統壹安定的社會環境及勞動人民的安居樂業四、科舉制:隋創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長策,賺足影響盡白頭。”“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1、含義: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2、誕生:(七下P15)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唐太宗擴充國學規模;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將詩賦作為考試內容。4、發展: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5、結束:清朝末年。1905年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考試,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6、作用: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五、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幹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六、以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為例,說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他們全方位學習中國,使唐文化對日本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呂)。2、鑒真東渡:(七下P28)唐玄宗時,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時,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後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七、雕版印刷術:(七下P32)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剛經》八、藝術寶庫莫高窟:(七下P38)甘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