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號輕巡洋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政府贈送給中國政府的壹艘著名軍艦。是林賢級輕巡洋艦的4號艦,原名極光。過去很多書經常被翻譯成“奧羅拉”(也譯作“利昂娜”)。
1948年5月26日,英國租借給民國的“重慶”號和“伏苓”號驅逐艦(原名HMS Mendip)從樸茨茅斯港出發,於7月28日抵達香港,1948。靠泊期間,“重慶”號20多名水兵上岸度假。“重慶”號於1948年8月回國,當時是民國海軍最大的軍艦。
內戰中,他到葫蘆島附近海域支援錦州救援,用艦炮轟擊塔山的解放軍狙擊陣地。
1949年2月25日,重慶艦上部分官兵組成的秘密組織發動起義。鄧兆祥艦長率領574名官兵在上海吳淞口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向北航行至解放軍控制的山東煙臺。2月26日上午抵達煙臺。因為船長等高級軍官被帶走,出於怕國民政府派飛機轟炸,重慶艦上的官兵壹時亂了陣腳。
3月4日,重慶駛往葫蘆島,被國民政府調集的從青島起飛的轟炸機狂轟濫炸多日。多處被擊中,軍艦船尾受損。3月20日1在葫蘆島港沈沒。
擴展數據:
1949年2月,國民政府海軍最大王牌戰艦“重慶”號巡洋艦從上海北上駛入山東煙臺港。事件引起轟動,不僅引起美、英等國的關註,也使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計劃將船調至長江,以阻止解放軍渡江,確保長江以南的計劃流產。海軍總司令桂永清也被解除職務。
王牌戰艦的由來。
為什麽巡洋艦“重慶”號是國民政府的王牌戰艦?原來它的前身是英國極光號輕巡洋艦,在二戰中戰功卓著,包括擊沈德國巡洋艦“伯克”號,參與擊沈戰列艦“俾斯麥”號的戰鬥,擊沈意大利驅逐艦2艘,運輸艦10艘。此外,還參加了西西裏島登陸戰。
“極光”號巡洋艦排水量7500噸,艦長153米,最大航速32海裏,24門各型艦炮,魚雷發射管,7部導航、海上警戒和艦炮瞄準雷達,其長波電臺可進行全球通信。當時“極光”號是壹艘擁有精良武器和現代化裝備的戰艦。?
二戰後,英國政府為了賠償在香港被英國當局扣押的6艘中國港灣巡邏艇的損失,將“極光”號移交給國民政府,後改名為“重慶”號。
5月26日,1948,英國租借給中國的“重慶”號和“伏苓”號驅逐艦從英國樸茨茅斯出發回國。船上有400多名民國政府6月派赴英國留學的海軍士官生1946+01,其中有壹個叫畢崇源的成員,19歲。
在英國期間,畢崇元認識了壹位英國制片人阿爾弗雷德,並從他那裏了解到了有關中國現狀的消息。當時解放軍已經在東北和華北取得勝利,國民黨正在節節敗退。
受時局影響的畢崇元也渴望得到上級的進壹步指示。1948年7月,“重慶”號到達香港。靠泊期間,官兵放假上岸,20多名水兵逃之夭夭,未歸。8月,“重慶號”返回中國,直接駛往南京,停泊在江新下關。
包括蔣介石本人在內的許多國民黨要員也參觀了巡洋艦,並在艦上召開了東北戰區國民黨高級將領會議。
反抗中華民國政府。
畢中原隨“重慶”號到達南京後,抽空與地下黨聯系,希望得到新的指示。聯系人告訴他,要密切關註艦上士兵的思想動向,團結壹些人,有機會就組織行動。?
接到指示後,畢崇元回到軍艦上,開始利用圖書管理員的身份,購買壹批國內外所謂“進步”的書刊,如《左翼的魯迅、巴金、鄒韜奮、郭沫若的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西行漫記》等。,並推薦給水手閱讀,向他們灌輸* * *,學習哪些是“進步人士”。
1948 10,在桂永清的親自坐鎮下,“重慶”號巡洋艦駛向遼寧葫蘆島附近海域支援錦州。數以千計的炮彈從船上傾瀉在塔山和高橋的陣地上。據說在狂轟濫炸下,這支後來被命名為“塔山英雄”的軍隊只剩下18部隊。
後來國軍在東北戰場失利後,“重慶”號承擔了協助撤退的任務。這個時候很多水兵不願意打內戰,所以厭戰。黨史資料顯示,地下黨派了四個路人去反叛戰艦裏的官兵,畢中原只是其中之壹,但這四個路人並不認識,只是暗中發展自己的人員,自然沒有什麽聯系。
壹個叫齊士達的水兵,在1979寫的回憶錄《參加巡洋艦重慶號武裝起義》中透露,他是“被* * *無產階級理想引上革命道路的”,畢崇遠借給他的書起了很大作用,最終在起義中與他站在了壹起。
1949年2月25日,巡洋艦“重慶”號部分官兵發動起義,艦長鄧兆祥因被國民黨排擠而選擇起義。
在有著豐富航海經驗的鄧兆祥指揮下,500多人的“重慶”號毫無阻礙,駛往山東煙臺港,再到葫蘆島。
“重慶”號巡洋艦的起義,在國民黨內部引起了極大的震動。美國國會和駐日美軍部門發言人也表示“嚴重關切”,港英當局還扣留了當時在香港的“伏苓”號驅逐艦。他咒罵桂永清無能的蔣介石,立即命令國軍派戰機轟炸“重慶號”。
3月20日,壹顆2000磅重的穿甲彈擊中軍艦右舷船尾,炸出壹個直徑三四米的大洞。六名水手死亡,20多人受傷。
拆除主要設備後,巡洋艦不得不自行沈入葫蘆島港。5月,以“重慶”號官兵為基礎,成立了第壹所海軍學校,即安東(今丹東)海軍學校,校長為鄧兆祥。
鄧兆祥於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卒於1998年。
1955後,畢中原歷任海軍政治部首席秘書、海軍政治部幹部部副主任、群眾工作部部長。1984任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死於2013。
“重慶”號在1951將其打撈上來,希望恢復其戰鬥力,並請蘇聯專家對其修復進行評估。在報告中,蘇聯專家確定該艦可以修復,但修復工作大約需要3年時間,國外訂單大約需要5000萬盧布,國內修復費用大約需要1.8億元人民幣(舊幣)。
1955年底,蘇聯專家再次來華調查考察“重慶”號的修復情況,得出結論“重慶”號原有武器裝備難以完全修復。最好的方案是利用現有船體進行所有改裝,但維修費用昂貴。
1957年,海軍向總參謀部和軍委建議報廢,理由是維護船體要36個人,壹年要花15萬元維護,長遠來看浪費很大。
1964年,“重慶”號船體成為渤海石油公司的生活住宿船,文革中被拆解報廢處理。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巡洋艦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