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教師送教下鄉活動總結簡報(合集7篇)

教師送教下鄉活動總結簡報(合集7篇)

 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了,不過還好這次的活動很有意義,現在是時候開始動筆寫個人的活動總結及心得了。寫總結有利於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寫活動總結時要註意全面,可以對活動進行壹次全面系統的分析。只是實在是很頭疼,我們應該怎麽寫好這次的活動總結呢?為此,我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教師送教下鄉活動總結簡報(合集7篇)》,歡迎您閱讀和收藏,並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教師送教下鄉活動總結簡報(篇壹)

 根據湖南省教育廳和財政廳聯合下發的《關於做好20xx年度“國培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精神(湘教通256號),靖州縣“送教下鄉”項目經過壹個半月的通識培訓、示範教學、研課磨課、成果展示等四大環節,“國培計劃(20xx)”靖州縣“送教下鄉”項目總結提升活動於xx月10日在靖州劇院舉行。400名藕團片區和艮山口片區的中小學語文、數學學科教師和鄉幼兒園教師再次提升學習和展現成績。副縣長作會議講話和給優秀學員頒獎。

 為了發揮名師示範、帶動作用,提升鄉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通知要求》和《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改革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的要求,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縣教育局組織指導縣職中教師發展中心於20xx年10月22日開啟本年度的“國培計劃”。

 此次培訓組建了以教研專家、壹線名師、我縣特級教師為主體的培訓團隊,旨在助力提升我縣鄉村中小學教師新課改理念和師德修養,推動鄉村教育發展。

 12月9日,首先展開送教下鄉成果展示。縣三中、二中和樂群小學分別為中學、幼兒園和小學教學點成果展示現場。在三個展示現場,各有4名結業的優秀學員以班級風采展示的形式上了高質量的公開課。

 10日上午,總結提升大會在縣劇院如期舉行。尹建芳同誌總結了本次“送教下鄉”項目的開展工作、縣級教研專家進行了專題學術報告、表彰了壹批優秀學員。最後,兩個片區的受訓教師以文藝匯演的形式,體現他們的成績與收獲。精彩的表演和歡樂的氣氛,讓人感覺農村教育的春天來了,充滿生機、充滿希望。

 教師送教下鄉活動總結簡報(篇二)

 在這五天裏,張園長首先是到幼兒園小班跟班,初步了解小班的情況後,就班上課,跟班時看到我在組織教學活動中缺乏壹定的駕馭能力和應變能力,就及時指導和親自上課。奇了怪了,那些哭的`、坐不住的、註意力不集中的幼兒在張園長的幾句話、幾個動作、幾個眼神、做個遊戲,都很乖了。我傻眼了,當時就讓我想到了壹句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很慚愧,張園長說:“不是別的,是妳們平時對幼兒常規培養訓練少了,如果幼兒常規培養訓練好了,孩子聽話了,老師也輕松了。”真的,張園長手把手的讓我從幼兒的坐姿、站隊等行為習慣的訓練,還有口號:比如:小小嘴,不說話,小眼睛,看老師,小小手放腿上,小手拍起來,拍起來,誰的小手拍起來,我的小手拍起來,走走走,跟著老師走等。通過幾次的訓練,神了,幼兒很聽話,很順利。

 張園長和秦老師在這五天裏給我們帶來了幼兒廣播體操:《健康快樂動起來》、《世界真美好》等。不但教給幼兒,由於時間短利用休息時間教會了我們。律動:豬八戒吃西瓜、點豆豆、黑貓警長等。語言優美、動作誇張、表情豐富,很受幼兒喜愛。手指遊戲:紅紅和黃黃、咕嚕咕嚕、搭房子、小不點。既豐富了幼兒的語音又鍛煉了手指。

 音樂遊戲:《找小豬》既讓幼兒學會了唱歌,又讓幼兒在快樂的遊戲中積極的互相配合使幼兒非常開心。

 4月18日下午,也就是星期四下午,大班開展了親子活動《可愛的綿羊》。通過幼兒和幼兒家長在壹起動手制作羊毛並粘在羊身上,制造了幼兒和幼兒家長在壹起合作的親身體驗,他們非常快樂,親子活動非常成功。第二天兩位老師還講了三節示範課。分別是張園長在大班的語言課《小熊過生日》、秦老師的《數字娃娃找朋友.》。秦老師在小班講了語言活動《大老鼠找小老鼠》。老師準備教具的形象、兒童話的親切語言、生動的故事、優美的音質深深地吸引著我和幼兒們,使我難忘。

 通過壹周的幼兒常規培養指導學習,我學到了很多,厲害幼兒的聲音沒有了,這個坐好,那個坐好的聲音沒有了,也不擔心幼兒的安全問題了。幼兒們臉上的笑容多了,對人有禮貌了。喜歡到幼兒園了。我現在上課感到很輕松了。感謝林區幼兒園送教下鄉的老師,讓我每日有豐富多彩的日常常規活動安排。

 教師送教下鄉活動總結簡報(篇三)

 我有幸參加“國培計劃”(20xx)湖南省項目縣雙峰縣“送教下鄉”小學語文培訓,這次培訓分為4次,這次培訓是壹種全新的生活和體驗,既讓我們學到了技能與方法,又考慮到了我們每壹個人,此次培訓教育局、進修學校的用心良苦,因此也學到了很多知識。

 第壹次培訓是為期1天半的“送教下鄉”通識培訓,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壹次次的洗禮,讓我們受益匪淺!黃佑生老師的守望星空——新時代師德修養,讓我印象深刻。他用壹個個生動鮮明的事例讓我們認同他的觀點,同時也解決了我壹直以來的困惑:壹個教師如何愛這個職業壹輩子。他講出了我們作為老師的心聲:現在社會上的人總是用框架來約束教師,教師就應該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應該怎樣怎樣,但是老師也是壹個普通人,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講師德,應該先提高教師的待遇,讓教師活得有尊嚴。黃老師的講座讓我深刻地知道了,原來作為教育者,我們能夠有壹個壹輩子的樸素信仰:教育是種福。讓我明白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我們要把每個孩子放在心中。李小龍老師的講座讓我深受感動。

 作為壹個普通教師,因為心中有想幫助貧困生的想法,因為心中的這份信仰,壹步壹個腳印,七年如壹日地做善事,成就了今天的叮當網絡助學,讓這麽多的貧困生得到幫助。朱丹教授的講座是關於留守兒童與積極心理學,她給我們壹步步剖析了兒童的心理。說實話,作為鄉村教師,每個班都會有留守兒童,很多時候那些孩子總會出現壹些狀況,有時讓我這個年輕教師束手無策,聽完講座後,讓我豁然開朗,讓我知道了,我們應該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和擁抱。

 第二次培訓是雙峰縣3位骨幹教師給我們上示範課,他們紮實的教學功底,別出心裁的教學設計,良好的教學素養深深地打動著每壹位學員。朱xx老師講授低年級的語文園地,朱老師俏皮可愛,課堂組織恰當有效,將我們帶入壹個有趣的拼音王國。李xx老師給我們師範高年級的閱讀課文《伯牙絕弦》,她給我們展示良好的文化素養,課堂中以讀帶感,教學自然,將我們帶入古文意境中,美不勝收。張老師給我們示範了中年級的作文教學。朱xx的講課體現了名師風範,教學過程中環環相扣,趣味十足,讓學生愛上寫作文,使我們“作文課教學難”的問題得到解決。

 第三、四次培訓是學員們研課磨課、成果展示。上示範課、說課的老師是我們的壹線基層老師,展示從示範課中學到的教學知識與教學技巧運用的教學實踐中,使我們學員們更能有效地互相學習和發現問題,並能有針對性地提出難題,大家壹起解決。

 經過這幾天的培訓,讓我覺得:每天要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技能,建立新的人脈圈因此我們是幸福的,我有對老師這個職業有了新的體會與認識。我認為壹個優秀老師的條件:在教育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情感。熱愛學生,致力於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樹立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愛”為核心,無論是優秀學生,還是後進生,我都細心關愛,倍加呵護,從欣賞開始,從稱贊入手,欣賞、稱贊學生的每壹個細微處,激發他們高尚的動機,而且自身對知識充滿熱忱,不斷求新成長。

 很長壹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口號像枷鎖壹樣天天束縛著我,通過學習相關理論及多方面的實踐探索後,我才知道,它只是壹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教育是壹項繁瑣的工作,在日復壹日的教學生活中,面對壹些頑劣的學生,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會左右自己的情緒,另外過於看重學生成績,偏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有時候會茫然不知所從,不能坦然面對學生的錯誤,影響了與學生感情上的溝通和交流,也是存在的問題。因此怎樣克服工作中的急躁情緒,尊重每壹個孩子,真正做到蹲下來給學生說話,還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進行調整。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認真遵循“教書育人”的工作準則,把書教好,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以適應新世紀對教師,特別是優秀教師的要求。

 教師送教下鄉活動總結簡報(篇四)

 今年,我參加了市教育局和進修校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作為壹名承擔送教任務的老師,首先我要感謝教育局的信任與支持,感謝教育局能給我們這次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同時我還要感謝各個鄉鎮教辦的領導、老師和孩子們。

 這次送教下鄉,根據進修校的安排,我到過四個鄉鎮,不同的地方,卻是壹樣的感動。每到壹處,那整潔的校園,那設計巧妙的標語、版報,總會吸引我的目光。在河西小學,還未走進大門,就聽到悅耳動聽的音樂聲,讓我壹下子身感輕松心情愉悅。就在那壹節課,我改變了原先設計的課前談話內容。我說,孩子們,妳們的笑臉真燦爛,老師知道妳們為什麽會笑得這麽燦爛,因為妳們有漂亮的教學樓,整潔的校園,動聽的歌聲,妳們還有慈祥的老師。這樣的談話是由衷地,來源於壹種感動,是教辦領導對教育的重視和對教學氛圍創設的那種細心感動了我。

 更讓我感動的是聽課的老師和孩子們。在送教老師到達之前,老師們就早早等候了。在壹些比較遠的地方,也許等的時間更長。他們在聽課時,用心地聽著,時而思索,時而認真地做著筆記。學生們也讓我收獲了不少。印象比較深的壹次是到永錄小學送教。那次,我帶去壹節作文課——搶橡皮。在寫比賽後的心情時,孩子們壹個個主動站起來讀自己寫的。壹個女孩兒因為兩次都輸了,可能感覺有些傷心,她說道,我的對手兩次都贏了,看他那得意的樣子,好象得了世界冠軍壹樣。這樣的語言多麽生動,多麽真實,多麽富有創造性呀!其實,孩子的語言不是教出來的,只要妳創設那種情境,去激活他們內在的表達,他們就會創造出最美的語言。由此,我感悟到教師責任的另壹種含義。

 讓我感動的還有評課的那種氛圍。其實,送教下鄉不僅僅是講壹堂課,聽壹節課。課後的說課、評課才是壹種真正意義的大課堂。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壹種思索,壹種提高。在三甲鎮講《海倫·凱勒》壹課,評課時,老師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許多讓人深思的話語。有個副板書:課前猜字謎,“聰明”的“聰”,在講到海倫·凱勒不幸命運時,把其中的“耳、兩點、口”去掉,在講到海倫成就時再把“聰”補充完整。我的意圖是要讓孩子們明白,海倫雖然聽不到,看不見,說不出,但她用勤奮變得聰明。其中有位老師在評這個細節時說,去掉“耳、眼、口”是說海倫的身殘,老師結尾處又加上,是說海倫誌堅。“身殘誌堅”,這壹語使課文主題又上升了壹個高度,使我豁然開朗。

 還有我們每次跟隊的點評老師,也讓我十分感動。他們每次聽課記錄都十分詳細。評課壹語中的,好的地方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給予中肯的建議。在河西小學講《月光啟蒙》,因為聽課老師多,後排的同學淹沒在了老師中間。課堂上,前面的學生都非常活躍,可我忽略了後排的同學。點評的李老師留意到了這壹點,非常幽默地用壹句詩“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提出了委婉的批評。

 笑聲中,我吸取了教訓,在以後的課上,我總會註意不再讓有被遺忘的角落。在評這壹課時,申老師提出如果發揮範讀的作用,效果會更好。下午去原村鄉上這壹課時,我就改變教法,加上了自己的範讀,效果確實不壹樣。這種細致入微的評課,給老師提出了更具體的做法,更高的要求。說是送教下鄉,其實對於送者和接受者,都是收獲者。

 在教育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結束後,我和我們學校的董麗老師又應邀到永錄教辦送了壹節課。這讓我感到老師們對加快教育改革進程的渴望,感到送教下鄉確實是及時的,必要的。講評壹節課、數節課,是遠遠不夠的,把送教下鄉作為契機,創設課程改革氛圍,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實踐,從而推進素質教育,我想,這也正是送教下鄉的意義所在。

 如果說教育是壹艘船,那麽,課程改革就是揚起的風帆,送教下鄉就是鼓起帆的風。祝願我們高平的教育揚起風帆,越走越寬闊!

 教師送教下鄉活動總結簡報(篇五)

 20xx年12月3日到12月9日,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作為壹名承擔送教任務的老師,我的內心充滿了使命感和責任感,短短壹周的支教生活,帶給我的感受卻是很多很多。

 心得之壹:感謝。

 作為壹名承擔送教任務的老師,首先我要感謝市教育局的信任與支持,感謝教育局能給我們這次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同時我還要感謝初中的領導、老師和孩子們。

 心得之二:感動

 壹周裏我們很是感動:感動初中的校長和聽課老師們的熱情好客和對我們的歡迎;感動的是鄉鎮的老師們聽課時那專註的眼神,時而思索,時而認真地做著筆記;感動的是在進入課堂的壹剎那,孩子們的淳樸、熱情、可愛,還有那壹雙雙求知的眼睛。

 心得之三:收獲

 讓我感動的還有評課的那種氛圍。其實,送教下鄉不僅僅是講壹堂課,聽壹節課。課後的說課、評課才是壹種真正意義的大課堂。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壹種思索,壹種提高。在評《皇帝的新裝》壹課時,老師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許多讓人深思的話語。比如王老師這堂課拖堂將近十分鐘,於是我們便重點討論該怎麽講,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

 還有我們每次跟隊的點評老師,也讓我十分感動。他們每次聽課記錄都十分詳細。評課壹語中的,好的地方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給予中肯的建議。笑聲中,我吸取了教訓,在以後的課上,我總會註意不再讓有被遺忘的角落。說是送教下鄉,其實對於送者和接受者,都是收獲者。

 如果說教育是壹艘船,那麽,課程改革就是揚起的風帆,送教下鄉就是鼓起帆的風。此次送教下鄉活動行程安排較緊湊,再加之家裏無人照應,中午還得

 來回奔波,時間顯得很倉促。雖然很累、很辛苦,但對我來說也是壹種鍛煉,有壹份不小的收獲,收獲到的是鄉鎮老師那種不斷進取、求學上進的精神;收獲到的是個人教學經驗和教學應變能力的提高。

 “送教下鄉”是壹次難得和難忘的經歷,壹段值得珍藏壹生的記憶。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覺得我過得很充實,只要這些事對他人有用,我就很快樂,這就足夠了。這裏的學生都很實在,和他們相比我感受到城市的孩子能無憂無慮的學習是多麽的幸福。他們和世界上所有的孩子們壹樣的可愛,也許更淳樸更像壹張白紙,和世界上所有可愛的孩子們壹樣,需要優秀的教師隊伍和良好的學習環境。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這個隊伍中來。

 教師送教下鄉活動總結簡報(篇六)

 鎮為大力弘揚“堅定堅強堅韌為撥、敢想敢拼敢為人先”的新時期綿竹精神,傳統優秀的民族文化,加快災後恢復重建的決勝關鍵之年,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建設不倒的精神家園,“人人參與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以激勵挺起不屈的脊梁,感恩奮進,自強不息,建設美好新家園的信心、決心和幹勁,實現恢復重建與社會發展的新跨越,感謝江蘇揚州援建大軍的深情厚意,促進社會和諧進步,讓人民群眾過上壹個歡樂多多的新春佳節。鎮春節前後開展了這樣壹系列活動:

 壹、領導重視人員經費到位

 在市局安排春節期間的文化、體育活動工作後,鎮文化專幹及時向分管領導匯報市級春節期間的文化活動及要求,並制定了該鎮文化、體育活動的安排意見,活動內容、活動形式,制定了活動所需的各項經費預算。並由文化專幹負責組織落實,有序地開展活動,使整個在春節期間群眾在歡樂的氛圍中渡過新春佳節。

 二、有序開展活動熱鬧不斷

 首先,在序地組織開展評“新三戶”活動,鎮政府通過自下而上,群眾、社員代表評定,在全鎮***評出“最佳文明戶”10戶;“文明戶”40戶;“五好家庭戶”226戶;“遵紀守法戶”2177戶;並由農家女宣傳隊敲鑼打鼓把獎品和牌匾送到每壹戶,把精神文化送到家。二是開展送溫暖活動,給全鎮的貧困戶、弱示群體送年貨,對聯、門神送到家,使他們喜氣洋洋過新年。三是感恩、感謝援建單位、援建者和市委、市政府的關心關懷,開展了送錦旗活動;四是積極參與市年畫節開幕式和正月初壹遊城活動,打出的特色“龍文化”,喜迎綿竹第十屆年畫節和迎接新年的到來。五是春節期間該鎮組織龍燈、彩蓮船、腰鼓到群眾家、援建工地拜年活動,營造節日氛圍。六是組織新龍村農家女宣傳隊和雙同村老年宣傳隊在場鎮演出文藝節目,活躍節日期間的文化活動,群眾熱熱鬧鬧地過上了壹個新年。

 教師送教下鄉活動總結簡報(篇七)

 本人非常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20XX)”旬陽初中語文“送教下鄉”研修學習活動。作為農村中學的壹名普通教師,通過這次研修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壹、專心聽課,我收獲

 聽了專家的授課,被授課老師獨到的教學理念所吸引。聆聽了邱俊老師所講的短文兩篇《蟬》、《貝殼》。我的思維真可謂豁然發散,困擾了自己很長壹段時間的短篇課文“兩課壹上”教學問題也得到了迎刃而解。邱老師新穎的教學設計讓我耳目壹新,這種精心備課提煉精華,雖容量小、但質量高,這種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讓我感觸非常大。“紙上得來終覺淺”,在以後的工作實踐中,我將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吃透文本,做到設計優化、課堂精講,給學生減負,使自己的課堂高效。

 二、總結反思,我提升

 本次培訓中,每壹節課,我都認真聽、認真做好聽課記錄,課後還寫了心得體會和感悟,使自己在反思中提升。

 通過觀摩吳老師的《石壕吏》、梁老師和符老師的《三峽》、周老師的《記承天寺夜遊》讓我學到了在文言文教學設計中要特別重視註意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誦讀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壹些美文和名篇盡量要學生背過;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的途徑,對於翻譯,重點字詞壹定要翻譯出來,在此基礎上,該替換的要替換,該刪減的要刪減,力求合乎現代漢語習慣;註意聯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很多文章都是有背景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上能恰當的點到,對於學生的理解會很有幫助;註重滲透文言知識,文言文教學中,除了註重必要的詞匯積累外,還應適當地滲透其它的文言知識,如:特殊句式、詞類活用、壹詞多義、古今異義等,雖然有壹些知識不是初中的必考內容,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文言文,教學設計中應有意識滲透。

 通過學習和反思,我還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我們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為科研型教師,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倦怠。由於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壹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壹碗水妳必須有壹桶水。同時教師要成為研究者,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課本上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探究。

 三、積極研討,我進步

 本次研討嚴格按照自主備課、集體研磨、微課展示、組內互評、形成預案這五個流程進行。為確保研討有序進行陳老師還特提出了五條詳實的活動研討要求。每節課結束後都有說課、小組研討交流,讓我感到“天光雲影***緋徊”,在交流感悟中進步。

 組長組織研討,大家對每節課都提出了自己誠懇的意見和建議:有的說課堂教學不能只流於形式,要註意效果;有的說對於出現”冷場“現象,是教師的備課功夫不到位,問題設計過難,如果出現這種狀況教師首先要穩住陣腳,然後再慢慢引導學;提問要全面壹點,激勵性評價要真誠,充分體現人文關懷;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大家各抒己見,這樣的研討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帶來的進步是任何催化劑都無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說,沒有研討,就不可能產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寬我的視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專業技能。因觀摩我豐富了自己;因研討,我獲得了進步。相信通過崗位實踐,我將把自己的感悟應用於壹線教學,到那時,自己的工作將是更加得心應手了。

 四、下次國培,我還來

 總之,這次培訓是壹次對教師專業成長極有意義的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語文不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同時又是壹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今後只要有機會,我還會積極主動參加“國培送教下鄉”這樣的觀摩、研討、實踐活動,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惟其如此,我才會在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為農村的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