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1
嶽飛
怒發沖冠,倚欄細雨。仰頭,仰天長嘯,剛強兇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雲與月。不要遊手好閑,白頭偕老,郁郁寡歡。
靖康恥,猶未雪;朝臣什麽時候會討厭?開著長車突圍,賀蘭山乏善可陳。餓了吃豬肉,笑了渴了喝匈奴血。留從頭,收拾故國,上青天。
2、操作員詠梅。
陸遊
橋外橋外,梅花孤花孤,不管。暮色降臨了,梅花無可奈何,已經疲憊不堪,還要經受風雨。
梅花不想去爭著綻放,花兒的羨慕和排斥都不在乎。即使秋天過後,被磨成泥土,又變成塵埃,梅花仍然像往常壹樣不斷地散發出香味。
3、念奴嬌懷古赤壁
蘇軾
滔滔江水向東流去,那些昔日的英雄已經壹去不復返了。
老基地的西面,人文就是周郎的赤壁。
陡峭的巖壁,如驚雷般的海浪拍打著河岸,浪花像卷起千萬條雪。
氣勢磅礴的河山氣如畫,多少豪傑豪傑壹次湧現。
過去,小喬第壹次結婚。
羽毛扇尼龍圍巾,有說有笑,迷失在煙霧中。
故國流浪,對應笑我充滿熱情,法華出生早,
人生如夢,灑壹杯酒向江上明月致敬。
4、水調歌頭,中秋
蘇軾
月亮什麽時候開始出現的?我從遠處拿酒杯。我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也不知道幾月幾時。我想乘著風回家,怕在樓頂太冷。跳舞找出影子,到底是什麽樣子!
月亮變成了猩紅色的亭子,低低地掛在雕花窗上,照著昏昏欲睡的自己。月亮不應該對人有什麽怨恨,為什麽人走了才是圓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滿陰眼。這件事在古代很難完成。希望人活得長久。
5.鵲橋仙子
秦觀
薄雲巧,飛星傳恨,
尹和韓都是暗的。
金風玉露壹相逢,
世界上有無數的人。
柔情似水,儀式如夢,
忍鵲橋,歸路。
如果關系長久,
妳還在這裏嗎,不分晝夜?
6.榆林嶺-劉墉
秋天的蟬叫得如此淒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壹場突如其來的雨剛剛停了。
所有的賬目都沒有心情,鄉愁裏的藍舟在催。
牽手含淚相視,我無言以對,哽咽。
思念千裏煙浪,黃昏沈沈。
自古多情,離別傷身,冷落清秋節更慘!
誰知道我今晚清醒時在哪裏?楊柳岸有小風和殘月。
這是很長壹段時間,相愛的人都不在壹起,我甚至期望滿足於名存實亡的好天氣,好風景。
即使這裏充滿了情感,又有誰能壹起享受呢?
7.於美人
余唐莉
春秋月是什麽時候,
妳對過去了解多少?
昨晚那棟小樓又向東吹了。
故國不堪回首月中明朝。
雕玉應該還存在,
只是朱顏愛。
問妳能有多少悲傷,
只是壹股向東流的泉水。
8.切李子
李清照
紅藕香,玉在秋日纏綿。
輕輕解開羅尚,獨自去蘭。
誰送的雲錦書?
詞雁歸來,月滿西樓。
花開花落,流水潺潺。
壹種相思,兩處閑情。
我無法消除這種情況,
只在眉心下,卻在心裏。
相關常識
1.押韻:韻文句尾的押韻詞,如李白的《靜夜思》,我的床腳閃著如此明亮的光,難道已經有霜了?擡起頭來看,我發現這是月光,又沈了下去,我突然想起了家。光與霜之地是韻。通常第三句不押韻,但也有不規則押韻的詩(如望天門山)。
2.押韻:詩歌押韻使音調和諧優美,如李白的《靜夜思》用昂韻。
3.格律詩的'結構':* *八句,以壹兩句為頭聯,三四句為排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
4.古代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從句式來看,古詩詞的四個字壹般是二和二;五個字是二、二、壹;這七個字符是二,二,二,壹,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時因表意需要而出現特殊情況,如:勢拉|五嶽|蓋|赤城,成為二、二、壹、二型。
5.因為古詩詞裏沒有標點符號(標點符號是後人加上的),所以壹行就是壹句。
6.還原顛倒的詞序,把握詩人的真實意圖和情感重點。
A.主語是後置的。崔豪《黃鶴樓》詩:“漢陽每樹成水清,鸚鵡洲壹窩香草。”意思是“青川(上晴元葉)有生動的漢陽樹(可數),鸚鵡洲欣欣向榮”。
B.介詞賓語。杜甫《月夜》詩:“雲發香帶霧,玉肩月寒。”其實就是“香霧濕雲,清寒玉臂。”
C.主客體換位。葉夢得《何心郎》詞:“秋漸晚,霜信報黃花。”顯然也是“黃花還霜信”的意思。
D.屬性的位置。
(1)定語前移。王昌齡《參軍》詩曰:“青海有暗雪山,孤城望玉門關。”下壹句中的“孤城”是指玉門關,是玉門關的同位定語,但現在移到了動詞“俯瞰”之前,容易被誤解為站在另壹座孤城上俯瞰玉門。
(2)定語移動後。李白的詩《天目山夢登高》:“吾心與夢在吳與嶽,月夜渡鏡湖。”意思是“壹月之夜飛越鏡湖”。
E.賓語形式的狀語。“人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在春風微笑。”從表面上看,“嘲笑春風”是壹個動賓短語。其實,“秋風”和“春風”並不是以“動”和“笑”為主,而是分別表示“在秋風中動”和“在春風中笑”。
第二,很多詩歌中有壹些值得特別關註的詞,通常會為整首詩增色不少,甚至成為詩的眼睛。
詩人戚跡寫過壹首詩《早梅》,有句話說:“深雪前村,昨夜幾枝開。”鄭谷將“數”字改為“壹”,因為題的是“早梅”。如果開了幾枝,說明花開了很久了,所以不能算“早梅”。戚跡很欣賞鄭谷,稱他為“字師”。王安石《春風與綠江南岸》中的“綠”字,陶謙《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張喜安《雲破月作花影》中的“得”字,宋祁《紅杏枝頭滿春光》中的“鬧”字,都是眾所周知的。
動詞:欣賞詩歌時,要註意動詞,尤其是具有“多重意義”的動詞。
例1:妳記得過清溪半裏橋,沒有老紅板,秋水人太少。夕陽無人,留下壹株垂柳。(孔《傷逝·江南》)這裏“剩”字突出,作者不用“留”也不用“見”。它的妙處在於,雖然“剩”的意思和“留”差不多,但“剩”字壹般是被動的,有“殘”、“剩”的意思;另外,“剩”這個詞有時效性,給人壹種“無奈”感。“留下”並沒有那麽大的意義。“看見”只是壹時的,不能通過今昔對比給人變化感。
2修飾語:多為形容詞,也是詩歌鑒賞中的關註點。
例1:閨房少婦不知愁,春日穿上翠樓。突然看見綠柳青青,心裏難受;哦,後悔不該叫我丈夫去找侯豐。(《永遠在我心中》王昌齡)前兩句寫的是少婦梳妝完畢,趕到翠樓賞春色。這個時候作者用了壹個詞“突然”,意思是隨意,恰到好處。遭遇:闖入她眼簾的柳色讓她想起了當年和丈夫壹起折柳的情景,想到丈夫就忍不住心酸。這是壹個有著壹張孩子氣的臉的年輕女人。壹個“突然”字形象地描述了這種情緒變化,這也正是這首詩耐人尋味之處。
③特殊詞語:在詩歌中,有壹些詞語本身是獨特的,讀者可以很快找到它們:
A.疊詞:疊詞有兩個作用:增強語言的節奏感或起強調作用。
江水平的柳樹是綠色的,我能聽到朗江上的歌聲。(《lt;〈竹枝詞〉第壹部,《劉禹錫》)
找來找去,又孤獨又難過。(《慢聲細語》李清照)
b擬聲詞:有些擬聲詞是疊字,因為出現頻率高,所以單獨列出。它有壹個作用:讓詩歌更加生動,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窗簾外面,雨在汩汩地下著,春天正在消逝,羅燦受不了寒冷。(《浪淘沙》李偉)
壹望無際的樹簌簌落下樹葉,長江不可預料地在奔騰翻滾。(《登高》杜甫)
C.表示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有時作定語,有時作主語或賓語。但作用只有壹個,色彩壹般是表達心情,增強描寫的色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欣賞時,可以抓住能表達淡色的詞語,體會到詩中“兩只黃鸝鳴翠柳,壹排白鷺上青天”的豐富藝術意蘊和鮮明韻律。黃、翠、白、青四色錯落有致,由點及線,延伸至無限空間。畫面靜中有動,立體節奏鮮明。或者抓住詩歌中能表現鮮明對比、欣賞情感色彩集中的詞句:“流光易逝人,櫻桃紅,香蕉綠。”《紅》和《綠道》表現了蔣捷感嘆時間匆匆,春光稍縱即逝的“有色思想”。即使我們抓住了單壹色彩所表達的文字,也能體會到詩人的深情:“憶青衣戀,憐遍地草。”“誰在拂曉霜林醉,總留人淚!”憐惜和受傷的感情都在《青澀》和《醉紅》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