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最後壹個夏天的作者簡介

最後壹個夏天的作者簡介

康斯坦丁·米哈依洛維奇·西蒙諾夫(1915年—1979年)蘇聯俄羅斯作家。蘇***黨員。1952年以來為歷屬蘇***中央候補委員、監察委員。出身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發表作品。1938年畢業於高爾基文學院。1939年任軍事記者,主要從事軍事題材創作。40年代以多種體裁描繪了蘇維埃人的精神面貌,曾6次獲得斯大林獎金。如劇本《我城壹少年》(1941年)、《俄羅斯人》(1942年)、《俄羅斯問題》(1046年)等。中篇小說《日日夜夜》(1943年—1914年),詩集《友與敵》(1948年),抒情詩《等著我吧,我會回來的》在戰爭期間廣為流傳,激發了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還寫有特寫和短篇故事集《從黑海到波倫支海》(4卷,1942年—1945年)和《異邦陰影》(1949年)等。1949年10月西蒙諾夫訪問我國,次年出版寫解放戰爭的作品《戰鬥的中國》60—70年代創作劇本《第四名)(1961年)、中篇小說《南方的故事》(1961年)、《洛巴金劄記》(1965年)、《沒有戰爭的二十天》(1972年)和《妳我不會再柏逢……》(1978處)等。長篇小說《生者與死者》三部曲是西蒙諾夫的氏表作,它以歷史發展過程為線索,從1941年戰爭突發,寫到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白俄羅斯戰役,蘇軍大反攻為止。比較完整地反映了蘇聯衛國戰爭撤退、相持、反攻這三個階段的全過程。在戰爭題材文學中是“全景性”小說的代表作品之壹。三部曲創作歷時16年,最後壹部於1971年問世,1974年獲列寧獎金。西蒙諾夫不僅是壹個多產作家,還是蘇聯文壇活躍人物,歷任《文學報》主編(1938年,1950年—1954年)、《新世界》雜誌主編(1946年—1950年,1954年—1958年),蘇聯作家協會副總書記(1946年—1954年)、書記(1954年—1959年,1967年—1979年)。西蒙諾夫壹生的創作和文學活動是與蘇聯文學的發展進程和基本特點緊密聯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