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螢火蟲翩翩起舞的場景如下:
草叢裏飛舞著藍瑩瑩的螢火蟲,像是從天上灑下點點繁星。螢火蟲,輕輕悠悠像飄著壹盞藍色的小燈。樹間那麽多螢火蟲,仿佛壹些小小的精靈,打著小小的燈籠,在那裏開遊行盛會似的那點點閃爍的光蟲,就像壹只只調皮的眼睛。
知識拓展:
螢火蟲是鞘翅目螢科的昆蟲。身體細長而扁平,腹部末端有發光的器官,能發出黃綠色的亮光;外皮堅韌,身體呈棕色,胸部呈粉紅色,環形服飾的邊緣點綴著兩個紅色斑點。
雄蟲長有翅膀,雌蟲無翅膀。古代希臘人稱螢火蟲為“朗皮裏斯”,意為“屁股上掛燈籠者”,法語中則稱它為“發光的蠕蟲”。
螢火蟲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棲息在溫暖、潮濕、多水的雜草叢、溝河邊及蘆葦地帶,白天藏在水中的石塊或泥沙下,夜晚出來覓食。螢火蟲以傷害農作物的蝸牛為食物。螢火蟲壹年繁殖壹次,幼蟲要生長10個月才能長成。壽命僅有3-7天。
據《神農本草經》載,螢火蟲味辛,微溫,歸肺、肝經,有明目、烏發、解毒等功效。中國的螢火蟲文化源遠流長,先秦時期的《詩經》中就有“町疃鹿場,熠耀宵行”這樣描繪螢火蟲的詩句,杜牧的古詩中也描寫到“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在自然界龐大的昆蟲家族中,螢火蟲是少數能讓古人產生詩意和美感的昆蟲之壹。並且螢火蟲還是益蟲,幼蟲專吃釘螺和蝸牛等危害農作物的害蟲。
螢火蟲發光的特性帶給科學家很大的啟發,科學家們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熒光素可以將大部分的化學能轉化成光能,能量轉化率頗高,大大地提升了資源的利用率。